奇书网

奇书网>民俗从傩戏班子开始全本 > 第231章各自守城驱傩化灾33(第3页)

第231章各自守城驱傩化灾33(第3页)

北方某军事基地的监控显示,地下仓库的金属门自动开启,内部温度骤降,墙壁结出冰晶,冰面浮现密密麻麻的名字;

西南山区一座废弃小学的黑板上,清晨被人发现写满了学生姓名,字迹新旧交错,最新一行写着:“王老师,我们知道您没逃,您是为了掩护我们才留下的”;

东海渔船上,渔民半夜听见船底传来敲击声,录下来一听,竟是Morse码,翻译后只有五个字:**名字即生命**。

三个月后,第一批“地下名单”重见天日。

不是通过官方解密,而是由一群自称“寻名者”的民间团体陆续发掘。他们中有学者、记者、幸存者后代,甚至包括几位曾效力守语司的前官员。他们在沈知行魂灵的指引下,找到了七处隐秘档案库,取出数万份手写记录、录音磁带、照片底片。

每一份材料都被数字化,上传至一个名为“还名网”的开放平台。任何人只要输入模糊信息??哪怕只是一个绰号、一句歌词、一件旧物特征??系统都会尝试匹配可能的身份。

奇迹发生了。

一位加拿大华裔女子在平台上输入“妈妈喜欢唱《茉莉花》左手有疤”,结果跳出一条1957年的入学登记卡:**陈婉英,女,生于福建泉州,特长:民歌**。她当场崩溃大哭??那是她从未谋面的母亲,三岁时就被带走,家族从此绝口不提。

一位退休警察根据童年记忆画出一张脸谱图案,竟匹配到一名1968年“情绪异常处理对象”的遗物清单,其中有一面破碎的铜镜,背面刻着傩戏班主的誓言:“吾以声还名,以命抵罪。”

最震撼的是,当所有数据整合后,AI绘图程序自动生成了一幅“记忆地图”??整片中华大地被蓝莲花般的光点覆盖,每一个光点,都是一个曾被抹去却又被重新唤回的名字所在地。

地图中央,终焉之井的位置,亮得刺眼。

林朔看到这张图时,正在记忆学堂教孩子们画画。

他指着地图,声音微弱:“你们看,这不是胜利,是偿还。我们欠了太多人一声‘我记得’。”

一个男孩举手:“林爷爷,如果有人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我们该怎么回答?”

林朔沉默片刻,从抽屉里取出一支全新的稻草笛,递给男孩:“你就吹这个。不用多解释。只要笛声不断,就没人能真的过去。”

春天来临时,禾苗收到了一封信。

信封泛黄,邮戳模糊,寄件人栏空白。打开后,里面只有一张手工纸,上面用极细的笔写着一段话:

>“我在井底等了很久。

>直到听见小女孩吹哨的声音。

>那是我女儿生前最爱的玩具。

>我终于敢往上走了。

>谢谢你们,还记得我们这样的‘无名之辈’。

>??静音房第号囚徒”

信纸背面,印着一朵淡淡的蓝莲花。

禾苗把信贴在学堂墙上,旁边挂上了那支稻草笛。

那天傍晚,夕阳西下,风吹过屋檐,带动一串风铃叮当作响。铃声与远处传来的笛音交织,竟合成一段不成调却动人的旋律。

林朔坐在门口,听着,笑着,慢慢闭上了眼睛。

他知道,这场傩戏,永远不会落幕。

因为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愿意记住邻居的名字,

只要还有一支笛子能在风中响起,

那些被遗忘的灵魂,就永远有路可归。

风起了。

笛声又响了。

你听,他们在叫你回家。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