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砚便将这些地按人头分给这些百姓,他们拿大头,众多得多。
一些田地他则是收在官府手里,请百姓种。
而且,苏砚对于每个人买卖的土地数量做了严格限定,不管什么身份,都一视同仁,免得造成土地兼并。
三年后,桃源县已经成为江宁府首屈一指的强县。
不过这既让是苏砚自己的劳动成果,他可不愿意就这样拱手让人。
于是,在苏砚的奏报中,全部都是桃源县如何困难,当然也会多少加一些喜报,让领导看到希望。
同年,辽人大举入侵北镇,被李光复带领戚大威等将领抵御在关前,一步不得进。
耶律家族派人买通王甫臣,换下李光复,次月,新上任将领便弃城而逃。
辽军攻入关内,虎视京都。
同庆帝大病一场,祁王趁机夺权,处死王甫臣。
于老被重新启用,派往北边御敌。
王命来召,命苏砚同行。
适逢西北流寇大起义,攻夺城池无数。
苏砚被任命为剿匪先锋,征缴流寇。
可大楚兵力空虚,主要兵力都在北边。
苏砚带着三千镇北军回到江宁。
苏砚深知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兵。
要想剿灭贼寇,最关键的不是杀多少贼。
这些贼,都是难民居多。
真要剿灭他们,最重要的就是粮食。
只要有了粮食,他就能招到数不尽的兵,而流贼也不剿自灭。
于是苏砚代管江宁一切事务,以江宁为据点,修固城池,大力发展民生。
尤其是大量招募难民兴修水利,保障农田。
对于害虫,则是采用焚烧秸秆的方式,将虫卵全部杀死。
就这样,虽然遭遇了两年旱灾,可江宁府的粮食产量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苏砚每攻打下一座城池,便是严明律法,整顿纪律。
接着以工代赈,修城、种田,发展民兵。
一环扣一环,逐步蚕食流民地盘。
同时,苏砚还修建学校,只要是适龄儿童,全部可以入学,免费。
他亲自指定课本,数学物理化学成为主要科目。
一些科技人才就此诞生。
五年后,苏砚已经在军中大量使用火炮,军队战力猛增。
不过苏砚忍受不了登基后的祁王越来越残暴荒**,听诏却不奉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