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在日历的翻页中悄然而至,带着冬日特有的清冽和一种万象更新的期许。
沈心澜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新年假期。
清晨,母亲于婉华的电话便打了过来,语气里是难得的轻松与喜悦——今年除夕,沈家四位医生竟奇迹般地都没有值班任务,可以团聚在一起,安安稳稳地吃一顿年夜饭。
沈心澜也早早回到了父母家。
哥哥沈云舟和妻子带着他们刚上幼儿园的儿子已经到了,屋子里顿时充满了孩童的嬉笑声和热闹的烟火气。
小侄子正是活泼好动、对万物充满好奇的年纪,像只不知疲倦的小皮球,在客厅里跑来跑去。
不知怎么,他得知了姑姑家里新添了一只小猫,立刻缠着沈心澜,嚷嚷着要去看“咪咪”。
沈心澜被他磨得没办法,拿出手机,打开相册:“来,姑姑给你看小猫的照片,它叫哆来咪,可乖了。”
自从哆来咪来到家里,沈心澜的手机里确实存了不少它的萌照,小家伙儿或慵懒蜷缩,或瞪大圆眼,或调皮玩闹,每一张都可爱得让人心化。
小侄子凑在她身边,肉乎乎的小手指在屏幕上划拉着,看得津津有味。
沈心澜一边由着他翻看,一边和嫂子聊着天。忽然,小侄子稚嫩的声音带着一丝惊奇响起:
“姑姑,这个姐姐是谁呀?”
沈心澜偏过头,目光落在手机屏幕上。
那张照片,是前一段时间丁一来家里看猫时她随手拍下的。
照片里,丁一盘腿坐在地毯上,怀里抱着乖巧的哆来咪,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们身上,丁一微微低头看着小猫,侧脸线条柔和,嘴角上扬,露出一个极其明媚灿烂的笑容。
照片里的少女和猫咪,都沐浴在金色的光晕中,美好得如同电影画面。
沈心澜的心泛起一丝柔软的涟漪,笑了笑,语气自然地回答:“是姑姑的一个朋友。”
小侄子人小鬼大,放下手机,哒哒哒跑到妈妈身边,抱着妈妈的腿,小脸仰起,带着点委屈地控诉:“妈妈,姑姑偏心!那个姐姐都可以抱小猫,姑姑都不带我去看小猫!”
童言稚语逗得满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沈心澜更是忍俊不禁。
笑过之后,她的目光不经意地再次掠过手机屏幕上那张定格的笑脸。
看着厨房里忙碌的哥哥和父亲,客厅里笑语晏晏的母亲和嫂子,以及满地乱跑的小侄子,家里是一片温馨和谐的团圆景象。
可她的心里,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了照片里那个笑容明媚的姑娘。
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她一个人在做什么呢?会怎么度过这个除夕夜?
外面的世界,鞭炮声零星响起,霓虹闪烁,处处洋溢着辞旧迎新的热烈氛围。
(小作者假设成都当年还未禁放)
但对于丁一来说,这个夜晚与往常并无太多不同,但比平日更让人能喘口气的是——丁卫平傍晚就出门了,按照他往年的“惯例”,必然是呼朋引伴,在牌桌上“守岁”,通宵达旦。
赌博的人眼里,没有节日与寻常日的区别,节日的喧嚣反而更能助长他们放纵的气焰。
家里终于获得了短暂的清静。
丁一简单吃过晚饭,便回到了自己的卧室。窗外是别人的团圆和热闹,窗内是她一个人的冷清。
她抱起靠在墙角的吉他,指尖轻轻拂过琴弦。对于她而言,音乐是排解孤寂最好的伙伴,也是倾诉心事最安全的树洞。
沈心澜家,年夜饭过后,一家人围坐在客厅看着春节联欢晚会。
小侄子到底年纪小,熬不住,早早就在妈妈怀里揉着眼睛,撒娇要回房间睡觉了,便被妈妈先行带着离了客厅。
沈国康端着茶杯,慢悠悠地品着,余光却几次瞥向坐在沙发另一端的女儿。
沈心澜早已察觉父亲欲言又止的模样,但故意不去对视,专注地看着电视屏幕,一副你不说我就假装不知道的模样。
果然,沈国康最终还是放下了茶杯,清了清嗓子,语气尽量显得随意,“心澜啊,身边要是有合适的,可以试着接触接触。爸爸医院里最近来了几个不错的年轻医生……”
话还没说完,沈心澜立刻打了个大大的哈欠,伸着懒腰站起身,语气带着刻意的困倦打断他:“爸,我困了,今天起得早,我先去睡了啊!”说完,不等沈国康反应,便穿上拖鞋,脚步飞快地溜进了自己的房间,轻轻关上了门。
沈国康看着女儿紧闭的房门,无奈地摇了摇头,抱怨道:“这孩子……”
沈云舟在一旁笑着打圆场:“爸,心澜年纪又不大,她有自己的主意,没遇到真正合心意的,你们干预太多反而不好,我看她现在一个人过得挺自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