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为啥不信我是重生者笔趣阁最新 > 第六百二十八章 叶开的胃口很大(第3页)

第六百二十八章 叶开的胃口很大(第3页)

但他心里清楚,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十天后,北京方面传来指令:军方组织的“新能源装备评审委员会”将于月底召开闭门会议,邀请【光合魔法】作为唯一民营企业代表参与答辩。议题明确写着??《关于全固态电池列装部队的可行性研究》。

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要面对技术质疑,还要应对体制内的保守势力与利益博弈。

出发前夜,叶开召集核心团队做最后演练。答辩PPT经过十七轮修改,每一帧都凝聚着无数实验数据与战略考量。最核心的一张图,展示了“蜂巢芯”在模拟高原、沙漠、极寒、高湿四种极端环境下长达五百小时的运行表现,各项指标均优于现役锂电池两倍以上。

“记住,”他对团队说,“我们不是去求认可的,是去改变认知的。他们习惯用过去的尺子丈量未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明白??新时代需要新的标准。”

三天后,北京某保密会议中心。

评审席上坐着十二位专家,其中有六位来自军工背景单位,神情严肃。主持人开门见山:“叶总,众所周知,军用电源系统关乎国家安全,历来由国有骨干企业承研承制。贵司作为民企,为何认为自己具备承担此类任务的能力?”

叶开站起身,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因为我提供的不是‘能力证明’,而是‘不可替代性’。”

全场微怔。

他点击遥控器,大屏切换至一段视频??一架无人机搭载“晨曦-1型”电池,在零下五十二度的可可西里无人区连续飞行四十八小时,期间经历暴风雪、强磁场干扰、剧烈震动,最终平稳返航。画面定格在电池模块拆解后的状态:无裂纹、无漏液、电压衰减不足3%。

“这是上周实测结果。”叶开说,“而目前军用标准要求的是零下四十度环境下续航十二小时。请问各位专家,如果战争发生在北极圈内,或者外层空间轨道站遭遇突发断电,我们还能依赖旧技术吗?”

一位白发老专家皱眉:“你说的这些场景太过极端,现实中很难发生。”

“可敌人不会按我们的剧本打仗。”叶开直视对方,“十年前,也没人相信无人机能主宰战场。今天,它们已经是现代战争的眼睛和拳头。能源,才是这一切的基础。”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

这时,另一位专家提问:“你们宣称的能量密度高达520Whkg,但我们检测发现实际样品仅为498Whkg,差距明显。是否存在夸大宣传?”

叶开不慌不忙调出原始日志:“您看到的是常温静态测试数据。而在动态负载模拟中,我们的AI调控系统能使平均输出效率提升4。7%,综合等效能量密度达到520Whkg。这一点已在第三方机构备案,欢迎随时核查。”

对方语塞。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内,叶开逐一回应了关于安全性、成本控制、供应链韧性等问题。每当有人提出质疑,他都能拿出详实数据与实景案例予以反击。到最后,连最持反对意见的专家也不得不承认:“你们确实做到了一些令人惊讶的事。”

散会后,一名少将衔的技术顾问单独留下,对叶开说:“上面还在犹豫。毕竟让一家民企介入敏感项目,牵涉太多层面。但我个人建议你??保持耐心,也保持锋芒。我们需要像你这样的人,哪怕只是作为一个‘鲶鱼’,搅动整个行业的惰性。”

叶开点头致谢。

他知道,这已是最大的肯定。

返回七溪当晚,他收到林振国消息:“‘蜂巢芯’第一块试制品出炉,循环测试已完成一百次,无衰减迹象。”

他望着窗外星空,久久未语。

两个月后,【光合魔法】宣布建成国内首条全自动固态电池智能产线,年产能力达十GWh。同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蓝天一号”升级为国家级重点研发专项,命名为“破晓工程”,并划拨首批专项资金。

而在遥远的西北戈壁,一座占地万亩的“光合能源基地”悄然动工。未来这里将铺设超过两亿平方米的柔性太阳能薄膜,配套十万套“晨曦”系列储能系统,形成全球最大规模的清洁能源矩阵。

赵守业站在奠基仪式现场,戴着安全帽,握着铁锹,笑容灿烂如少年。

俞娅走到叶开身边,轻声问:“你说的‘魔法’,是不是就是这个?”

叶开望着远处起伏的地平线,风吹动他的衣角。

“不是。”他说,“这只是开始。真正的魔法,是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触摸到未来的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