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趁机回到萧然的身后。
一旁的刘桐,压低声音问道:“老三,怎么样,事情都解决了吗?”
王东点了点头,“解决了,接下来,咱们得想办法脱身了!”
刘桐略有些兴奋,这次如果能够找到那个肇事司机,就能挖出幕后指使。
要是真能证明,赵刚指使人参与了对韩雪的谋杀,那就可以借着这事,将对方彻底扳倒!
而他也有机会,再东山再起!
就算不能东山再起,最起码也可以打击一下这位新老板的嚣张气焰。
让他知道就算高老板如今不在。。。。。。
夜雨初歇,云音谷的空气里浮动着湿润的泥土气息。苏晚赤脚踩在青石板上,走向那口铜锅。锅中汤色清亮,映着天边将熄未熄的晚霞。她蹲下身,指尖轻触水面,一圈涟漪荡开,倒影碎成千万片光。
忽然,汤面微颤,浮现出一行新字:
>“第九层封印稳固,但共鸣链仍有裂痕。
>有人在模仿‘源汤’配方。”
她瞳孔一缩,立刻调出手腕上的共感终端。全球网络图谱上,原本平稳流动的声波光流中,出现了七个异常节点??分别位于成都、伊斯坦布尔、内罗毕、布宜诺斯艾利斯、温哥华、孟买和莫斯科。这些点并非来自“情绪议会”旧系统,而是由某种新型生物芯片驱动的小型共鸣装置,正试图模拟“执灯人联盟”的核心频率。
“不是复制品。”陈烈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是进化版。它们不连接网络,只对特定人群释放定向共感诱导信号??比如抑郁症患者、孤独老人、创伤幸存者……他们接收的不是真实共振,而是一种‘情感代餐’。”
苏晚站起身,望向山谷深处。那里,一座新建的疗愈中心正亮着暖黄灯光,几十名志愿者正在为前来倾诉的人煮汤、记录、倾听。这是她坚持推行的“无技术介入共感实验区”,拒绝任何植入式设备或神经反馈仪,仅靠面对面的语言与眼神完成情感传递。
可如今,这最纯净的方式,正被悄然侵蚀。
三天后,莫斯科小组传回影像:一名少女在家中割腕自杀,遗书上写着:“我终于能听见妈妈的声音了……她说她从未离开。”而她的母亲,早在五年前死于空难。调查发现,女孩脑内被秘密植入了一枚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名为“心语者V2”,制造商标注为“新纪元情感科技公司”。
“赵慕云的名字没出现在股权结构里。”赵姓男子翻阅资料时冷笑,“但他年轻时申请过几乎相同的专利??‘记忆情感重建系统’,编号937-α。当年因伦理争议被冻结。”
“他没放弃。”苏晚低声说,“只是换了个名字,换了批人来做。”
她想起那晚林舟的话:“痛苦会复制,爱也会被伪造。”真正的共感,是两个灵魂在黑暗中彼此辨认;而伪共感,是用精心编织的情绪幻觉,让人沉溺于虚假的温暖。
她决定启动“回声清道夫计划”??派遣七支特遣队深入各异常节点,切断非法共鸣源,并追踪芯片供应链。但她也清楚,技术打击只能治标。真正的战场,在人心。
一个月后,成都站点率先突破。志愿者小林伪装成重度焦虑症患者,潜入一家名为“安心所”的私人疗愈机构。这里提供“深度共感疗程”,宣称能让来访者与逝去亲人重逢。监控录像显示,每当客户戴上特制头盔,眼中便会泛起泪光,口中喃喃呼唤亡者姓名。
小林体验了一次“与父亲对话”的疗程。头盔启动瞬间,她确实听见了父亲的声音??低沉、温和,说着小时候哄她入睡的童谣。可当她试探性地问:“爸,我十岁那年摔断腿,你在医院走廊抽了多少根烟?”对方沉默三秒后回答:“我记得你不爱吃胡萝卜。”
她的心猛地一沉。父亲从不抽烟,却总逼她吃胡萝卜。
这不是回忆,是算法拼凑的情感赝品。
行动当晚,特遣队突袭“安心所”数据中心。服务器中存储着数十万份“情感模板”:悲伤型、温柔型、严厉型、慈爱型……可根据客户需求自由组合生成“虚拟倾听者”。更有甚者,系统还收集用户真实倾诉内容,用于优化模型,形成闭环训练。
“他们在制造情感依赖。”苏晚看着数据流,“不是治疗孤独,是在贩卖孤独的解药,然后让病人永远需要它。”
更令人不安的是,部分芯片已具备反溯源功能,一旦检测到外部干扰,立即自毁并释放微量神经毒素,造成短暂失忆。这意味着,许多受害者甚至不知道自己已被操控。
与此同时,南极冰窟监测站发出警报:第九层封印虽未破裂,但其外围能量场出现周期性波动,频率与七处非法共鸣装置完全同步。仿佛有某种意识,在遥远的地方,轻轻叩击着门扉。
“有人想唤醒它。”陈烈盯着波形图,“不是为了破坏,而是……驯化。”
苏晚闭目思索良久,忽然睁开眼:“我们一直以为赵慕云是唯一的设计者。但如果‘反共感核’本身就是个活体?如果它早在上世纪就学会了自我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