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傲世潜龙百度百科 > 第3212章 放出鱼饵(第2页)

第3212章 放出鱼饵(第2页)

“他没走。”她的声音有些发抖,“他的意识……早就融进了共感网络。不是备份,不是复制,是他把自己变成了规则的一部分。”

陈烈盯着她:“你是说,我们现在做的每一件事,听到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是他在引导?”

“不是引导。”苏晚摇头,“是陪伴。就像他说的,世界太硬,得有人一直煮软一点的东西。所以他选择留在这里,用最平凡的方式守护这份温柔。”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脚步声。

一个披着旧毛毯的女人走了进来,眼神涣散,手里紧紧攥着一部碎屏手机。她在角落坐下,一句话不说,只是将手机放在桌上,屏幕自动亮起??是一段视频。

画面里是个十几岁的少年,跪在地板上哭喊:“妈!我不是装抑郁博同情!我真的撑不住了!你们为什么就是不信?!”

镜头外传来父亲冰冷的声音:“别演了,饭都凉了,赶紧吃饭。”

视频结束,女人抬起头,嘴唇颤抖:“那是我儿子……三天前,他从阳台跳下去了。我到现在还记得他说‘我想死’的时候,我还骂他矫情……我以为他在要挟我们……”

苏晚默默起身,煮了一碗面,加了双蛋,轻轻放在她面前。

“这不是你的错。”她说,“但你现在愿意说出来,就是在救下一个可能沉默的孩子。”

女人低头啜泣,忽然身体一颤,胸口泛起微弱的蓝光。几秒钟后,一道信息传入苏晚脑海:

>**“检测到深度悔悟与真实共情,激活二级共感能力:情绪溯源。”**

这意味着,这个母亲今后不仅能感知他人的情绪,还能追溯其根源??比如识别出某个孩子看似叛逆的行为背后,其实是长期被忽视的呼救。

苏晚看着她,轻声问:“你想试试吗?去学校做个讲座,告诉那些家长,一句‘你烦不烦’可能会杀死一个孩子。”

女人哽咽着点头。

第二天清晨,第一所共感学校迎来特殊访客。那位母亲站在讲台上,讲述自己的故事。台下坐着五十个即将成为“共感辅导员”的年轻人。当她说完最后一句“如果我能早一天学会听,他就不会走”时,教室中央的水晶球骤然亮起,裂开一道缝隙,释放出柔和的光雾。

这是共感学校的“共鸣认证仪式”??当讲述足够真实,且听众集体产生深度共情时,系统会自动授予讲师资格。

消息传开后,越来越多普通人走上前台。

北京胡同里,一位退休教师公开忏悔自己三十年前因偏见逼退一名同性恋学生,导致对方终身封闭自我;深圳工厂女工讲述自己为供弟弟读书被迫辍学,却从未怨恨家人;云南山村校长回忆汶川地震那天,他背着两个孩子跑出教室,第三个没赶上……

每一句话都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千层涟漪。

而那些伪共鸣站点,则在这一轮真实浪潮中彻底崩塌。它们试图模仿这种坦白,可编造的痛苦经不起“真声认证”的检验。系统会自动比对讲述者生理数据、语音波动与过往行为记录,一旦发现矛盾,立即标记为“虚假共情源”。

一个月后,国际共感联盟发布通报:全球伪节点清除率达98。7%,剩余残余正通过群众举报机制逐步清理。

但苏晚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那天傍晚,一个小女孩牵着盲人奶奶走进“舟记”。她点了一份最便宜的素面,小心翼翼地分成两半,推给奶奶一半。

“奶奶,今天老师讲了个故事,说只要认真听别人说话,就能看到彩虹。”小女孩仰头问苏晚,“是真的吗?”

苏晚蹲下来,握住她的手:“你看不见彩虹,是因为眼睛蒙住了。可奶奶听得见你说的话,她心里的彩虹,早就开了。”

老人忽然笑了:“丫头,姐姐说得对。奶奶虽然看不见,但听着你吃饭的声音,就知道你开心。这就够了。”

苏晚转身下面时,眼角湿润。

就在这时,门口铃铛轻响。

一个穿校服的男孩站着不动,脸色苍白。苏晚请他进来,他摇摇头:“我不饿……我只是想知道,你们这儿说的话,会不会传给别人?”

“会。”苏晚坦然道,“但只传给愿意理解的人。而且,你说的每一句,都会被加密保护,除非你主动公开。”

男孩咬着嘴唇,终于开口:“我……我喜欢男生。我藏了三年,每天晚上躲在被子里哭。我爸要是知道了,一定会打死我……可我不敢告诉任何人,怕连妈妈也嫌弃我。”

苏晚什么也没说,只是给他端来一碗面,放上荷包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