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同志,你这《大众电影》杂志是新的吗?”
“是新的,您看日期,1月21日,就是昨天。”
“那好,给我来一份,还有这些,你一起算一下,多少钱?”
“大哥买的有点多啊。”
“呵呵,火车上全靠这些打发时间。”
“大哥要去哪呢?”
“京城。”
“听大哥口音,您是本地人吧?”
“对,本地人。”
“那这马上要过年了,您去京城是出差还是怎么滴?”
“不是出差,去儿子家过年。”
“哟,大哥您好福气啊。”
“哈哈,还行还行,主要是儿子自己争气。”
江城火车站不远处的一家书店门口,此时正在和店员唠嗑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陈教授。
因为学校放假了,媳妇和儿子一家都在京城,所以他也买了去京城的火车票。
但一个人坐长途火车有点无聊,所以上车之前老陈打算买点刊物在车上打发一下漫长而无聊的时间。
刚才书店员工将这期《大众电影》杂志放在了最上面,老陈也不挑,上车后就拿起《大众电影》看了起来。
很快,他就看到了自己儿子的名字。
“在刚刚过去的电影家协会年终会议上,我国知名导演陈浮生同志代表青年导演发言时表示,新时代的青年导演要扮演好三个角色,一,做学生,传承匠心精神,二、做探路者,勇攀艺术高峰;三、做桥梁,拥抱开放世界。”
“陈导还表示,当前中国电影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作为青年导演,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这份责任,不仅在于拍出一两部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更在于如何用我们这一代人的视角和语言,去讲述好属于这个伟大时代的中国故事。”
看到儿子越来越厉害,越飞越高,老陈欣慰的同时,也有些复杂。
擦了擦眼泪,将这段反复看了两遍,又继续往下。
很快,陈浮生的名字再次出现。
“大会最后,评选出了第三届金鸡奖评委名单。”
“名单如下:
名誉主任委员:夏言
主任委员:袁文书、张俊翔
委员:于明、王岩、司徒惠民、成英、陈怀开、郑动天、陈浮生……”
……
“姐夫,你是下一届金鸡奖评委啊?”
陈浮生刚下班回家,就见小姨子手里正抱着一本《大众电影》杂志,愣了一下,走过去拿起杂志看了一眼,略显无奈道:
“我说我不一定有时间,没想到他们还把我的名字给填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