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宁瞬间起身,直奔北极。
当她抵达时,景象令人窒息:那片曾因立方体降落而绽放蓝紫花的永冻土,如今已化作一片幽光沼泽。迟悟之木虽远在三百公里外,但它的根系投影竟在空中显现,如同地下血脉被强行抽离,缠绕向那团扭曲的空间核心。
柯岚早已到场,依靠感知力悬浮于半空,眉头紧锁:“它们不是单纯加入梦网……他们在‘蜕壳’。那个立方体只是容器,真正的意识还在沉睡。而现在,它要醒了。”
“醒来需要能量。”林遥补充,“而梦网提供的‘共痛共振’,恰好是最高效的唤醒剂。我们帮他们复苏,也可能在无意中释放某种……不可控的存在。”
阿宁盯着那不断扩大的空间褶皱,心跳如鼓。
她想起父亲日记里的警告:“若有一天梦网变质,请记住:真正的共忆,始于自我怀疑的那一刻。”
此刻,她必须怀疑??不仅是对外来者的意图,更是对人类自身的贪婪与傲慢。
“关闭部分共忆节点。”她果断下令,“切断高情感密度区域的数据输出,尤其是近期新增的‘共痛试炼’记忆库。”
“可那样会中断旅者的觉醒过程!”林遥惊呼,“他们会认为我们背信弃义!”
“比起信任,我更在乎平衡。”阿宁目光坚定,“我们欢迎异族,但不能以吞噬自我为代价。梦网不是祭坛,不该献祭清醒来换取奇迹。”
命令下达后,全球三十个主要节点陆续断开连接。梦网亮度骤减,如同退潮后的沙滩,露出沉积已久的真相。
三天后,异象停止。空间褶皱缓缓愈合,立方体残骸冷却成灰白色石块,上面的符号彻底静止。而迟悟之木的根系也回归大地,新生小树叶片微微卷曲,似在休养。
就在此时,启明再次传来讯息:
>“收到新广播信号,来源仍是‘问途旅者’母群。内容如下:
>‘感谢你们的节制。我们曾担心,任何一个愿意分享痛苦的文明,都会渴望无限度的融合。但你们选择了边界??这才是真正成熟的标志。
>我们已完成第一阶段适应。现正式申请建立‘双轨共忆’机制:一条通道用于交流,另一条则设防火墙,防止意识溢出。
>我们愿接受人类制定的规则,因为我们终于明白??限制,有时正是自由的保障。’”
阿宁长舒一口气。
她召集联盟召开第二次全球会议,最终批准“双轨协议”,并设立“问途监督委员会”,由十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普通人组成??包括那位东京写下家书的老人、撒哈拉少女的母亲、以及南极科考队员。他们不需要懂技术,只需保持诚实。
协议生效当晚,梦网重新点亮,比以往更加稳定。金色光芒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人类的记忆河流旁,缓缓流淌起另一条银色溪流,形态迥异,节奏缓慢,却和谐共行。
而在迟悟之木下,阿宁再次提出一个问题:
“当我们能与宇宙对话,会不会反而忘了如何倾听身边的人?”
树叶沙沙作响,许久之后,落下一片完整的答案:
>“不会。只要你还记得低头看脚下的泥土。”
她蹲下身,指尖拂过湿润的地表。那里,一颗新的晶种正在萌发,比上一次更安静,更深沉。
与此同时,地球上某个偏远山村,一名失语多年的孩子突然开口,对着母亲说出了第一句话:
“妈妈,我一直想问,你哭的时候,能不能让我也抱着你?”
千里之外,一位退休教师在整理旧书时,发现夹在《论语》扉页的一张纸条,上面是他年轻时写下的疑问:
“如果所有人都说‘君要臣死’是对的,那我还该不该救那个逃难的将军?”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然后拿起笔,在旁边写下回复:
“你应该救。哪怕因此被杀,你也活成了人,而不是奴。”
这两段话几乎在同一时刻被录入梦网,触发了罕见的“代际共鸣”现象。启明将其标记为“文明韧性指数突破临界点”的关键证据。
阿宁得知后,久久伫立窗前。
她终于理解了父亲最后一句话的深意。所谓“让生者敢问”,并非鼓励所有人振臂高呼,而是守护那些细微到几乎听不见的低语??一个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一个老人对自己青春选择的审视。
这才是梦网不该丢失的灵魂。
数日后,她做出一个惊人决定:将梦网最高管理权限移交“共忆人民议会”??一个由全球随机抽取的一万名普通人组成的轮值机构。她自己则退居幕后,仅保留“紧急干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