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们照例先扫描,然后发送蓝图到璃星。
新式外骨骼结合沧源的ai辅助和核电池,肯定能让工人的劳动效率再上一个台阶。
一行人来到平台边缘,乘坐升降机下到地表,之后穿越废墟,找到另一处隱蔽在半坍塌建筑结构里的升降机。
这座升降机就位於巨坑边缘,下降大约400米后,会抵达一个坑壁上的突出平台,从那里进入理想城的地下城部分。
“直接跳下去的话,会怎样?“
下降途中,零零9用下巴指了指外面的巨坑,问道。
“请千万別那么干。”嚮导很严肃,“之前不是没人这么试过,但都没有活著回来。”
另一名嚮导说:“通天市刚刚建立的那几年,城里还是有大型无人机的;当时的市长曾经派出无人机下坑侦查,但下降到超过1000米后就都失联了,推测是遭到了攻击。“
“是,从这个大坑下去,太过於显眼。”燃哥喃喃道,“还是你们带路吧!”
事实证明,嚮导们还是很专业的。
在他们的带领下,小队高效率地穿过被破坏的地下城,一路上几乎没有停歇,也没有走回头路,大致沿著20度角盘旋向下。
地下城的景色,超出了玩家们的预期。
原来这里並不是那种一层又一层的单调楼板空间,而是由许多独立的大厅和人造峡谷按照良好的城市规划,勾连出的宜居立体城市,各种平台和天桥高低错落,非常能勾起玩家们的探索欲。
当然,规划师並不是故意要把地下城精雕细琢地像是游戏场景一样,这种设计,应该是为了儘可能消除封闭空间里的幽闭感、压抑感。
部分区域的天板高度超过300米,底部甚至能看到地表难得一见的裸露土壤,那是灾前的地下公园。
有点像是很多个eva里的第三新东京市的地下部分连在了一起。
玩家们知道,末日之前,这里的天板应该会模擬出蓝天和阳光,墙壁也会模擬自然风景。
不,就算没有这些模擬,只要点缀上足够多的灯光,这里的生活应该也足够精彩、魔幻、赛博!
上了年纪的人未必能接受,但年轻人肯定会非常喜欢。
只可惜,这一切现在都成了废墟。
整个地下城完全断电,漆黑一片,只能靠动力甲上的高强度探照灯为嚮导照亮道路。
苍白光斑在复杂的地下建筑间扫过,如同鬼魅。
“这底下规模最大的大厅,其实都已经坍塌了。”
嚮导语气惋惜地说。
“那些地下城区中心大厅其实很脆弱,室內跨度超过了建筑材料的强度极限,上面还摞著至少几亿吨的地上城市,一旦反重力系统失效,立刻就会发生毁灭性的崩塌。“
“嗯—城市就是这啊,越先进越脆弱。”燃哥若有所思。
古代的城市只要备足粮食,能被围困几年而不陷落。
现代城市断电就要完蛋。
仔细想想的话,在《群星》里,“反重力城区”也確实是“理想城计划”的前置科技。
“对了,话说你们从没在这底下找到过核反应堆吗?”
老於问嚮导。
嚮导摇头。
“我们也想啊,但能源设备都在地下城最深处,所以我们才会不断尝试打破之前的探深记录。
“那可单人便携的微型反应堆呢?”
这种东西,在星联其实比较少见,科技含量很高,但在黄金时代应该不稀罕才对。
“也没有——按理说浅层应该有不少的,但在末日危机期间,好像都被统一收走了。”#039;
玩家和老於的团队一路不停拍照。
这不是为了发朋友圈,而是此次旅程中的支线任务,为工程师行会收集信息,提供完整报告,用以评估整个区域的修復可能性。
“我觉得状况还算不错,地面上好至少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