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一號可不是什么小角色,別管真实任务到底是什么,至少对外公开的任务是星际殖民。
是要建设一整颗宜居星球的!不下点猛料怎么行?根本瞒不过任何人。
“尊敬的执行官阁下,为了应对如此快速的產能暴涨,我建议开始大量生產人形机器人和非人形工业机器人!”
黑烟建议道。
“刚好,远征期间我们从帝国那边缴获了新式人形机器人样品,结合翠星那边新开发的蜂群协作代码之后,他能力已经今非昔比,综合效率可以达到人类熟练工的七成。”
这不低了!
陆渊立刻批准提议。
“嗯——·注意不要让机器人取代某一特定工种的全部岗位,给人类留出一点来。”
“是!”
陆渊这么安排,並不是因为担心工人们失业下岗。
他知道,早晚有一天,沧源的產线会实现ai智能化。
人类员工,不管是玩家还是原住民,都会全部转到管理岗位上去。
不过在那之前,他们需要先充分熟悉產线的具体工作流程、工艺极限和生產细节。
或者简单点说,先下车间,管理人员的车间经验不能为零。
“那么最后的问题,就是矿產原料了。”黑烟最后说。
“当前我们的商贸吞吐量,最多能满足12艘工业舰,本土矿业能满足3艘,虽说新得到的一万亿赎金可以扩充更多商路,但想要满足沧源一號120艘工业舰级別的產能消耗,估计—”
嗯·——·
这確实是个问题。
星联的全部矿业產出,肯定能满足完全体的沧源一號。
现在星联各大势力基本相信了合成者的威胁,也相信沧源能生產出全星联最优秀的战舰。
但这,可不意味著他们就会心甘情愿地把所有战略物资储备全卖给沧源。
人都有点不见棺材不落泪的特质。
除非合成者的舰队真的出现在自己领土上,否则任谁都不会轻易把筹码都押在外人身上。
陆渊已经做好了第五轮大採购被加价的准备。
“原料不能完全依赖採购,先尝试走其他途径吧。”
经过之前三次迁跃实验,陆渊已经完全掌握了概率引擎的性能。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迁跃有距离限制,虽然大於宇宙间两个星系的平均距离,导致可以进行跨银河级別的航行,但绝非无限。
而且引擎在两次迁跃之间需要“冷却”,冷却时间与上一次迁跃的距离呈正相关。
当在星联內部进行1000光年以內的中短途跃迁时,冷却时间从10分钟到两天不等。
但是,当进行数百万、上千万光年的跨银河长途迁跃时,冷却时间往往会长达数月。
所以即便是在获取迁跃引擎之后,时间上最划算的长途旅行方式,仍然是先迁跃到跨银河巨星虫洞或星门巨构所在星系,然后“抄近路”。
无论如何,儘管长途旅行的冷却时间很长,但在星联內部活动时,每两天至少一次的迁跃机会,还是会给沧源带来巨大的战略灵活性。
陆渊不打算浪费这些迁跃机会中的任何一次,深海號接下来將会高频执行任务。
其中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回收之前拿到坐標的四个虫族补给包,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