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想了想,忠告道。
朱高煦回返北平,不稳定因素,就少了一个。
靖难之役,朱高煦是朱棣手底下的头號大將,居功至伟,要是少了他,朱棣想要打败南军,怕是不容易。
至於说,朱高煦以后,会不会野心膨胀,走上歷史老路。
朱允熥並不怎么担心。
朱高煦的性子,看样子是註定了的。
打仗,他是一把好手。
让他搞权谋,那是为难了他。
况且,有朱高炽这个压他一头的兄长在,朱允熥也不担心,朱高煦会翻了天。
“以后,我们就是同志,志同道合,为了大明中兴,为了天下太平。。。。。。。”
朱允熥目光坚定,语声鏗鏘。
“朱允熥同志!”
“徐妙锦同志。”
“朱高炽同志。”
“朱高煦同志。”
一声声稚气又带著兴奋的称呼,在魏国公府的客房里迴响。
四个年轻人,秘结同盟会,誓言中兴大明,再现盛世,天下太平。
这件事情,知晓者,就他们四人。
在朱允熥的再三关照下,锦衣卫虽然在魏国公府有暗番,但却不知,四个年轻人,聚在一起商议什么事情。
也或许,在暗番想来,无非就是吃喝玩乐的事情,打听到了,也是无用情报。
朱允熥要的,就是这个惯性思维。
只要能瞒过锦衣卫,他就能在老朱的眼皮子底下,慢慢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
道路是曲折的。
前途是光明的。
朱允熥不奢望,一次努力,就能改变大明的將来。
但他相信,只要坚定信心,向著目標一直走下去,一个强大又强盛的大明,就在不远处招手。
而他朱允熥,就是举著火炬的那个人。
一如后世,那个操著湖南口音的图书馆教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