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飞向平原、沙漠、高原、海岛……
有的坠落在铁轨旁,被流浪儿捡起;
有的卡在电线杆上,引来孩童好奇的目光;
还有一只,落在某座封闭研究所的通风口,恰好对着一名正在调试N-12核心代码的技术员。
他听见了里面的嗡鸣声,像谁在低语。
他打开一看,发现泥鸟肚子里藏着一张纸条,字迹稚嫩:
>“哥哥,你说谎的时候,眼睛会眨三下。
>我知道你不开心,没关系,我也不开心。”
那一刻,他的手指停在键盘上,再没能敲下下一个指令。
多年以后,历史学家试图定义这场运动。
它没有领袖,没有纲领,没有旗帜,甚至没有名字。
有人称它为“静默革命”,有人叫它“情绪复权运动”,也有人简单称之为??**铃花时代**。
但在亲历者心中,它只有一个称呼:
**我们终于敢说“可是”的日子**。
而在所有传说尽头,始终流传着这样一个画面:
一个少女站在山坡上,手持铜铃,身旁围着一群孩子。
她问:“你们怕不怕?”
孩子们摇头。
她又问:“你们难过吗?”
这次,有人点头。
她笑了,摇响铜铃,说:
“那就对了。
因为只要还会怕,还会难过,
我们就还是活的。”
风起了。
铃声响彻四野。
远方的城市灯火闪烁,
像无数尚未熄灭的眼睛,
正一点点,
学会凝视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