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来自太后的宽慰
“太后懿旨?”看到营帐门口,斥候前来稟报,上杉虎心底一沉,这仗才开打第一天,就传来了上京城懿旨,让他心底稍显烦躁。
“大將军,太后突然传来懿旨,恐怕来者不善,上京城都在传言太后和陛下—。”营帐中的其余將领,看到斥候带来太后懿旨,脸上表情也显得有些沉重。
“勿要擅自揣测。”上杉虎神情严肃,语气鏗鏘:“太后和陛下,为的都是我们北齐稳固,我上杉虎只是一介武夫,不懂得朝廷里的弯弯绕,只知道任何敢侵扰北齐国境的国家,才是我们应该应对的敌人。”
嘴上这么说著的上杉虎,让斥候將太后懿旨拿过来的时候,脸上表情却看不到丝毫轻鬆,阴沉的脸色,比刚才还要严重。
站在营帐中缓缓步的上杉虎,看著手中这份来自上京城的太后懿旨,阴沉的脸色才稍稍和缓。
他作为朝中大將军,一直以来都是听命於北齐皇帝,长年在外带兵,与太后这边的交际並不多。
最近几年,自从北齐小皇帝战豆豆继位以后,上京城里流传的太后和小皇帝之间的爭斗,远在边境带兵防范庆国的上杉虎也略有耳闻。
朝中不少人都在站队,有人是帝党,有人是后党,严格来说他並不属於皇帝和太后任何一边,只是因为以往上將军听命的人是皇帝,上杉虎一直以来听的都是小皇帝的命令,並没有明显站队哪一个。
时间长了,不少人都觉得上杉虎站队的是小皇帝,实际上只有上杉虎和他的亲信將领知道,上杉虎站队的不是皇宫里的任何一个人。
他唯一忠诚的只有整个北齐国家,上杉虎是个很纯粹的北齐爱国者,毕生理想就是率领北齐儿郎,南下打回去,让北齐的兵锋再现几十年前的魏国荣光。
此时他收到太后懿旨,心里还是有些奇怪,这么多年他一直向小皇帝稟告军情,太后这边上杉虎鲜少接触,没想到今天会收到太后懿旨。
“难不成是太后见战况不利,想要责罚怪罪於我?”
怀揣著不安情绪,上杉虎打开了太后的懿旨,没想到太后在懿旨上竟然没有训斥他,反倒是对前线阵亡的士卒发来一封慰问信件,希望战场伤亡能小一些,儘量保存北齐军队有生力量。
上杉虎打开北齐太后的懿旨,上面字跡端庄的同时又显得柔韧,一侧还盖有太后宝璽,行文语气在关怀中,还透露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仪。
“諭示征南大將军上杉虎並诸军將土,前线军报,朕已览毕,闻我將士浴血战,奋不顾身,以血肉之躯抗庆贼坚甲利器,朕心深为震动,悲悯之余,亦感骄矜,我北齐有如此忠勇之士,国基岂能动摇?
此战之失,非战之罪,乃器不如人,朕深居宫中,亦知庆国內库所出之军械,实非人间常见之物。尔等已竭尽全力,朕心甚明,岂忍再加苛责?
然,庆贼狼子野心,断不会因一役之得失而罢兵,大战方启,来日尤长。朕惟望大將军慎思,明辨,將士之热血,当洒於必爭之地;国家之元气,当存於关键之时,切忌因一时之意气,徒耗我北齐好儿郎之性命。
战场之事,卿可临机决断,不必事事奏请,朕所要者,非一城一地之得失,乃我军之筋骨与元气,望卿能体恤朕心,以持重为上,以保全我军实力为要,伺机而动,以待天时。
阵亡將士,从优抚恤,负伤者,悉心照料,此乃国之恩典,亦慰忠魂於地下。”
看完这篇太后发来的懿旨,上杉虎久久没有说话,眼神愈发深邃,看著营帐中的其余將领一言不发,心里不知在想什么。
眾位將领看到上杉虎沉默不语,谁都不知道太后在懿旨中讲了什么,竟然能引得大將军许久不语。
终於还是其中一位將领按捺不住,看著上杉虎,主动出声询问:“大將军,太后懿旨上讲了什么,莫不是因为今日战况不利,要对我军中兄弟们责罚。”
听到这话,其余將领立刻来了精神,他们谁都不想自已在外打仗,拋头颅洒热血出生入死,最后还要因为非战之过遭到责罚,这对他们来说根本不能接受,纷纷出声说话。
“说的不错,我们追隨大將军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不能蒙受不白之冤,今日战胜不了庆国原因很多,我们也不想狡辩什么,这些原因我们都认,但要是斥责我等没有尽心尽职,那我们可不服。”
“说得好,没丟份—”
营帐里原本还默不作声,忽然因为几个將领的牢骚,整个营帐里立刻变得吵闹不安,听得上杉虎眉头紧皱,隨即怒喝一声:“够了,都给我住口,太后旨意岂是你等能够妄议。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莫说太后对我们的战事不满,就算现在要將我们军法处置,我上杉虎都不皱一点儿眉头。”
上杉虎在军中威望果然最盛,周围將领见其震怒,立刻声不语,谁都不敢再发牢骚,大眼瞪小眼束手站在原地。
上杉虎见將领情绪稍缓,他这才將手中懿旨递了过去,声音沉稳舒缓:“你们將这份懿旨传阅著看一下,太后並未因今日战事不利对我们进行责罚。”
周围將领纷纷传阅看著太后懿旨,等他们看完太后懿旨以后,大家的脸色才由阴转雾,这封懿旨看得他们精神振奋,明白自己在外流血卖命,上京城的当权者们也都看在眼里,没有隨便对他们进行斥责。
营帐中將领们脸色稍稍和缓,可上杉虎的脸上依旧看不到任何喜色,他知道太后这话只是无奈之举,庆国军力的確强盛,拥有北齐没有的强弓利器,但这並不是他们阵亡这么多人的理由。
太后懿旨中虽未明说,还是提到了让他们考虑到普通士卒的性命,就算打不过庆国,也要考虑到战爭策略,不能让这些士卒白白丧生。
每多死一个人,北齐未来的国力就衰弱一分,要是一场战爭下来,十几万,几十万的青壮劳力都战死了,这才是对北齐最致命的事情。
庆国本身想的就是这个策略,对北齐进行步步蚕食,逐步消耗北齐的有生力量,直至最终青壮年人数逐渐降低,最终才会迎来对北齐的灭国决战。
这才是最令北齐太后关心的事情,心里琢磨太后想法的上杉虎又陷入沉默,他在想太后的用意到底是什么,难不成真是心中关切前线十几万寻常士卒?
正在上杉虎心中沉思的时候,上京城皇宫內,北齐太后寢宫大殿上,一个风韵犹存的三十多岁美妇人,正端坐在大殿主位上,面前案几上还摆放著几十封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