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议会制,你还能一言九鼎吗?
锅你背,好处捞不到,你是不是傻啊?
不过,也得理解天授帝。
他是庶子继位。
废太子出了车祸,太子位便宜他了,并不是从小受到的皇族教育,而是匆匆补课,脑子不正常也可以理解。
毕竟他从小是文官教出来的,以贤王的模板教他。
贤王的模板,是为皇族奉献。
所以,他是真的为天下奉献了。
后来教他帝王心术,他也没太学明白,就闹出了大笑话。
但文官还是比较吹捧他的。
隆熙帝也没比他爹聪明到哪去,上来就开始争权,恰恰落入文官陷阱之中。
又丢掉了宗室羽翼,勋贵也不愿意帮他。
皇家太无情了,我们时代为你家效力,结果到头来,你家把我们给拔毛了!
哪有你们这样当皇帝的呀!
勋贵开始向文官靠拢,这是极为恐怖的事情。
分权鼎力,彼此制衡,这才是权力稳固的原因。
一旦有一个角倒向另外一个角,就会造成那个角的权力极端膨胀,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终于在隆熙十一年,集中爆发。
朝臣以皇帝失德为名,强制索取回皇帝的一票否决权,大事必须由议会23人,表决通过,不经表决,就无法通过,皇帝没有一票否决权,无权要求进行重新投票。
就在当年,隆熙帝却以失德为名,关闭宫殿,在殿中绝食而亡。
他是真的自己绝食,还是被逼着绝食,真相已经无从得知了。
新帝登基,改元正始。
正始帝给隆熙帝上庙号宁宗,谥号,安。
正始元年,正始帝下罪己诏,认为朝政无度,是皇家的责任,隆熙帝以绝食而亡,是向民众致歉。
算是对隆熙帝绝食,有了一个正式交代。
正始帝在压抑的政治环境下长大,人就极为聪明,他不像他的父亲,去和朝臣硬刚,最后落个身败惨死,身后名都没了。
他谨小慎微,像只毒蛇一样,等待着猎物的出现。
正始四年,李自成死亡,正始帝追赠李自成为顺王,他试图拉拢勋贵势力为自己羽翼。
并重新整合宗室,为皇权羽翼。
正始六年,正始帝试图保住皇权,提出议会八年制,每个人担任议长,只有八年时间,过了八年,必须换人。
同时提出,朝中高官也要进行八年制改革。
结果朝中沸反盈天。
皇帝冲击朝臣制度,朝臣也会冲击皇帝制度的。
果然,这件事闹到了正始八年,正始帝外出视察时,遭遇刺杀,脑袋都被勒掉了,死状之惨。
新帝登基,改元孝昌。
孝昌帝给正始帝上庙号文宗,谥号,襄。
正始帝被刺杀的时候,孝昌帝就在附近,他是第一个发现父皇脑袋的人,那种场面刺激得他,即便过去三年了,还是记忆犹新,他闭上眼睛,就能看见父皇的脑袋。
孝昌三年,孝昌帝再次放开皇权。
而孝昌帝,却在开始收割钱财,暗戳戳的贱卖皇企,收敛钱财,重新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