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观念,也从不孝开始的。
以前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现在是,生儿子哭泣,生女儿敲锣打鼓。
女儿怎么着也比儿子强。
在嘉靖朝,就有很多丁克了,不生孩子了。
这几年越来越多。
数据上并没有直观体现,因为老年人实在太多了。
大明其实早在正德朝,就出现了老龄化,只是年轻人太多,这个趋势并不明显罢了。
到了嘉靖朝,老龄化问题十分严峻。
幸好年轻劳动力还是多的。
但万历朝、天气朝,年轻人在减少,老龄化更加严重。
直到崇祯朝,开花结果。
可人口出生率暴跌,这也是社会问题呀。
养儿不防老,咱们养女儿啊,怎么连个女儿都不生了呢?
当人越活越明白的时候,就会发现养儿育女的钱,花在自己身上,比养孩子更舒服。
因为大明是全民保障,老了也生活无忧。
他们的父母,也没用他们养,是朝廷养的。
所以,有孩子和没孩子没啥区别。
没孩子生活过得更好。
这件事可把朝廷愁坏了,张居正在时,就预见了今天这般情形,他曾经说过:因为世祖皇帝给百姓太多了。
是啊,社会保障体系,都是世祖皇帝一手建立的。
现在的老年人,谁不感恩世祖皇帝呀!
世祖皇帝驾崩百年过去了,朝野上下,谁不敢感怀他呢?
全世界一百多亿人,都生活在他的福泽里。
崇祯帝在思考,想让民间生孩子,得改变保障制度,再改变民间思想,才能恢复生育率。
老年人可以死,但年轻人必须得生!
今天看不出来坏处。
等三十年之后,全社会老龄化的时候,就挽救不及时了。
而当年人口专家预测的,并不是民间不生育,而是少生育,一家两到三个孩子。
不像景泰朝,家家都十个以上。
张居正说得对,世祖皇帝给的太多了。
该拿回来了。
保障太多,导致生孩子和不生孩子,物质生活上没什么区别,只有降低保障,还得靠儿女养老。
然而,这里面就又涉及到了另外一件事。
明人为什么敢花明天的钱,一点都不攒钱?为什么大明还能恢复到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