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最新章节 > 第398章 吴国郑国周国篇 两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第9页)

第398章 吴国郑国周国篇 两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第9页)

这回谁敢说郑国历史造假?

不信你来挖一挖啊,我们地底下墓地多的是。

郑王可不随便叫大明古代的名字,他创造出不少地名,根据地名又创造出一批历史。

世界主流媒体,都不觉得郑国是一块孤地,而变成了史实记载,郑国是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国。

只有老皇帝知道,郑国为了伪造历史,砸进去多少钱啊,都是他的钱,这个王八羔子!

像那些遗迹,造假都得花钱的。

郑王还根据梵文佛经,造出很多遗迹,有的还要造出火山喷发,淹没遗迹的假象,然后再挖出来。

鬼吹灯里的故事,都能和现实一一对照。

就是费钱。

这也是郑国人口少的原因。

郑王心思都在造假上了,国内文化气氛浓郁,但国民经济却实属一般。

这里拥有全世界最天然的牧场。

出口的肉食可干不过南美。

也是这年代保鲜技术一般,那种肉罐头在大明已经滞销了,大家更喜欢吃鲜肉,鲜肉贵呀。

郑国的鲜肉也根本无法出口去大明,实在太远了。

这些年,郑国也在改道河流,治理河流,逐渐让河流变得平缓,环境适合居住。

至于土著,早就没了。

必须得没,必然有一天冒出来一个土著说郑国历史是伪造的,郑王颜面何存?

随着大明提出填平两湾国策,郑国也想填平卧龙海峡,将两座岛连接起来。

其实,几万年前郑国原本是一整块大陆,只是海水上涨,淹没大陆,露出来的都是高地。

以现在的技术,只要郑国肯花钱,完全可以填平海峡,连接南北两岛。

立国三十余年,北岛发展规模远超过南岛。

因为南岛缺乏天然良港,又全是山脉地形,导致郑国人口一个劲儿往北涌,南岛人越来越少。

尤其是定下建设工业国家的国策之后,政府资源进一步向北岛倾斜,南岛逐渐被抛弃。

景泰五十九年,郑王想将污染型重工业向南岛转移。

结果并没有带动产业链转移,效果贫乏,还增加了运输成本,一度让郑国经济出现小幅度滑坡。

连续几年刺激南岛发展,都发展不起来。

所以,景泰六十二年,郑王颁布圣旨,填平海峡,连通两岛,将南岛如迷宫一般的岛屿填平成平原,用于种植。

这海峡不像是渤海湾、朝鲜湾,是内海,这里可是大洋啊。

仅凭郑国是做不到的。

必须得请大明,而大明正在投入电气革命,进行技术革新,自然就接下了这个订单。

连接南北两岛后,郑国增加了土地面积,增加了一块平原,还能让南北不再分裂,南北发展也会趋于平衡。

郑国是大明粮食、肉食、矿产资源的主要合作对象。

景泰六十三年,郑国完成环国铁路线修建,做到村村连、镇镇连,今早跨海铁路的技术目前还没有,所以郑王才要填平海峡。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郑国安稳,郑王子嗣就不安稳了,他有八个儿子,都想得到一块独立的封地,就是把郑国拆分。

或者是郑国占据北岛,把南岛分给诸子。

郑王认为郑国是统一不可分裂。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