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最新章节 > 第378章 加高兴安岭填平两湾用叶尼塞河注水大明基建遥遥领先(第8页)

第378章 加高兴安岭填平两湾用叶尼塞河注水大明基建遥遥领先(第8页)

如果不是,中枢是支持列国扩张?还是只支持魏国扩张?

老皇帝尚在,谁都得考虑老皇帝的想法。

不是亲爹的原因。

而是老皇帝神鬼莫测,谁也不知道,他藏着什么底牌。

老皇帝敢封藩国,就敢灭藩国,别以为老皇帝是什么善男信女,绝不是明奥战争第一阶段败了,就敢小瞧大明了。

看看吧,老皇帝绝对不会临阵换帅的,而是会告诉统帅知耻后勇,朕要看到胜利。

这是老皇帝的胸襟,也是老皇帝的底气,他对明军有着巨大的自信。

估计用不了多久,大明就会取得大胜利。

中亚开战的时候。

国内却因为四大项目,吵得不可开交。

景泰五十七年年底,皇帝下令,加高东北山脉的计划开始实施,征召民间所有地理学家,去东北开始测算,拿出计划书。

工部给出的报价是160亿。

老皇帝觉得贵,用不上这么多。

开始聆听民间建筑公司的报价,这也是民间建筑公司,第一次参与大型国家基础建设。

通过计算,民间报价在90亿左右。

至于中间为什么差这么多,得问问各级官员拿多少啊。

皇帝对这个价格还不满意。

别以为他不知道朝堂上下贪腐严重,工程造价多少钱,对标景泰十五年左右,一目了然。

那个时候,修一条完整的京沪高速路,造价在700万左右。

现在,一条同等里程的高速路,造价超过3000万。

别忘了,那个时候沥青多贵,现在沥青值几个钱?还有铁路运输呢,当时全靠板车运。

工部尚书往返于养心殿,希望皇帝让工部主持修建,虽然工部造价偏高,但质量非常好啊。

景泰十二年,修建的沥青路,至今已经用了四十五年,只是小修小补,尚且正常使用中。

重修的黄河、中华江大项目,经得住考验。

皇帝也在算一笔账。

交给民间公司,加上后期维护费用,就算使用时间短,也是划算的,问题是加高山脉,又不是人用,怎么会坏呢?

于景泰五十八年,正月初一,皇帝决定,把工程价码压缩在85亿,交给民间公司去做。

中枢派官员统筹。

民间企业,第一次参与国家大项目,这次试验,打响了地方建筑企业崛起的第一枪。

国企、皇企都有建筑公司,但皇帝都觉得贵。

工期预计40年完工。

期间要配套修建一条铁路,用于土木等原材料的运输,还要在冻土地区,开办配套工厂。

这些配套设施,不算在工程报价之内,全算上,总报价120亿。

但配套工程是永远能用的,早晚能赚回成本来的。

冻土地区夏季时间短,施工时间就短,所以要充足准备,抓紧工期。

同时,填平渤海湾和朝鲜湾计划也提上日程。

经过地理学家、气象学家的认真研究,科学实验,得出结论,填平两湾,容易造成河北、河南、山东、北直隶四省气候干燥,水资源变得匮乏。

但最大的问题是,会失去多个天然良港。

影响最大的是天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