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民间的隐户、佃户、逃户,还会有多少?
“若不算朝鲜、哈密、安南的人口,也不算土人,老臣估算,应该在七千五百人以上。”
这个数字,把朱祁钰吓了一跳。
还有一千五百万人,没有出现在官方统计数字里。
“所以老臣在劝您,三思再三思呀。”
胡濙的意思,这一千五百万人,都在江南!
“看来朕该多带猛火炸弹啊。”
朱祁钰玩笑:“朝鲜应该还剩下五百多万人口,安南约莫剩二百万,哈密十几万。”
“两广的土人出山的有近三百万。”
“还有云贵,没有出山的人口呢。”
“保守估计,破亿了。”
这个数字,让朱祁钰不寒而栗。
大明养不起啊。
胡濙点点头:“所以,中枢一直在睁一眼闭一眼,就是不想面对现实。”
“这么多人口呀,对大明来说是巨大的拖累。”
“所以,既然有士绅愿意养着这些逃户,只要不作乱,朝堂就当不知道。”
“这就像是层窗户纸,您将它戳破了呀。”
胡濙语气带着埋怨。
朱祁钰也不生气,他确实戳破了人口的窗户纸。
人多是累赘,但税收也多呀。
这些被士绅侵吞的人口,对朱祁钰来说,是个大炸弹,等于说大明天天带着个大炸弹活着,一不小心就会被炸得粉身碎骨。
“陛下,您还要考虑一点,这些黑户被释放出来,要如何安置啊。”
“您千万别说移民,这些人世代为奴,就如温室里的花朵,出来就会风雨摧残死的。”
“只能留在江南,还得想办法让他们活下去。”
胡濙充满无奈。
没错。
人做什么都是习惯。
贸然释奴,只会让这些奴隶不适应,偷偷摸摸的跑回去继续当奴隶,若是朝堂强制干预,他们就会造反,搞得两面不讨好。
“朕想过了。”
朱祁钰道:“浙江的往福建、广东迁一批,安徽的往河南迁一批,江苏的往山东迁一批。”
“陛下,不考虑释放出来的佃户愿不愿意去,这些省份并不缺人呀,缺人的是交趾、朝鲜。”
现在热河、宁夏都不太缺人了。
“走一步看一步吧。”
朱祁钰对可能释放出来的一千五百万人,感到恐惧,这些人若释放出来,没有妥善安置,江南瞬间没了。
此行,又增加一层阴影。
徐承宗把认识的、不认识的,不管是谁都报了上来。
陈舞阳则用轿子抬着徐承宗,挨家拜访。
第一家,就是徐承宗的妻子王氏的母家。
王氏,并非军功人家,而是书香门第。
从南京保卫战之后,王家便闭门不出,仿佛早就预料到了今日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