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稍安勿躁,黎平府等地归附大明几十年了,土汉混居,彼此矛盾尖锐,想快速从战火中走出来,只能启用土人,安土人的心,方能承平。”
这不约等于没打吗?
“陛下,待土人尽快安置之后,您再可派新的官员,替代原官员即可。”姚夔道。
朱祁钰斟酌:“土人治土,汉人治汉?”
“陛下圣明!”姚夔就是这个意思。
自治制度?
多多少少带着点迫于无奈啊。
“那和土司制有何区别呀?”朱祁钰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
“陛下,土司制更接近于大元的万户,万户掌境内一切权力,而大明建立县治,一切权力都收归中枢,土官只有地区行政权而已。”
还是自治制度。
朱祁钰不喜欢。
王复躬身道:“陛下,您对吏治颇有微词,不如趁机改革吏治,在贵州先实行。”
这话正中皇帝下怀。
皇帝要废除吏员制度,统一使用官员,吏员也由中枢指派,皇权要下乡!
“陛下万万不可,贵州正值战乱,刚刚承平,应该用土官,安抚土人情绪……”
姚夔话没说完,王复便打断道:“正是乱世用重典,贵州大乱初平,正是中枢势力,深入地方的好机会。”
“若还让土官当政,那这些仗为什么要打?”
王复据理力争:“微臣认为,此时正是贵州土人人心薄弱的时候,中枢趁势扎根基层,把权力扩展到基层去!”
其实,太祖皇帝曾经皇权下乡来着。
最后因为行政成本太高了,不得不裁撤,变成士绅管百姓,官员管士绅,皇帝管官员的金字塔政治架构。
“王阁老,您算过财政成本没有?”
耿九畴质问:“若皇权下乡,中枢要花多少钱,维持吏治?您算过没有?”
“着实成本提升,但耿尚书别忘了,国朝的收益也在提升,这些钱躺在国库里,为什么不用在民间呢?”
朱祁钰压压手:“别争了,启用新制,在贵州没有吏员,所有人皆是官员,皆有上升的通道。”
见耿九畴等人要劝。
“先在贵州试行,试行几年后,若成本太高,便改回来即可,若中枢能承担,就全国推行。”
朱祁钰一锤定音:“用土人治土,不符合朕的想法。”
“那样的话,慢慢用流官,汉化多好,何必打这么一仗,朕掏了多少银子?你们不知道吗?”
“从中枢指派能臣过去,在进士、举人中招募一批能人,下到基层去担任官员。”
“朕要看到实绩,能做事的官员,是朕需要的。”
“阿谀奉承之徒,不事实干、缺乏能力之徒,统统清出吏治,一经发现,统统裁撤。”
“多挑一些不怕苦、有血性、想干出政绩的年轻人来,让他们去地方慢慢做,把地方给朕理顺了。”
朱祁钰直接定下来:“各地的官油子、官混子,给朕清退,一个不留。”
“五法司,尤其是都察院,今年就给朕查这件事,各地的官油子、官混子,在任三年没有做出实绩的,统统裁撤,吏员也纳入京察!没用的人统统裁撤掉!”
李实恭恭敬敬磕头:“老臣遵旨!”
这也是反腐的一部分,既然查了,最好抄家灭族,得到一笔银钱。
“吏部,立刻挑些进士去贵州做官。”
胡濙没在京中,陈文跪在地上:“臣遵旨。”
朱祁钰摸着自己的胡子:“贵州此战打得不错,皆赏。”
“传旨军器局,再制作一千枚猛火炸弹,送去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