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想到了那是什么油了!
煤油!
那是沥出来的煤油!
有大用!
冯孝立刻让太监去取。
朝臣看着咋咋呼呼的皇帝,有点懵。
“再去取一个玻璃瓶,一个灯芯来。”朱祁钰让人去取。
足足等了一盏茶时间,太监才匆匆将一瓶青色的油取来。
朝臣已经不耐烦了,认为这是浪费时间,衙署内都有着大量公务呢,讨论贵州事,讨论完毕就该回去忙了。
“倒进玻璃瓶里,再把灯芯浸入,点燃,朕看看。”
费璠也明白皇帝要干什么了。
皇帝指挥,他来动手。
很快,一股火焰在灯芯上点燃,照亮了大殿。
朝臣顿时眼睛一亮:“陛下,这是?”
煤油灯啊!
照明,是影响文明进程的大问题。
人类一直在克服黑暗,从最早的灯油,到蜡烛,到电灯,就是征服黑暗的过程。
为什么朱祁钰晚上不看奏章,因为蜡烛太贵了,点燃太多,非常浪费,而且还危险。
这是在皇宫,有东西照明。
民间呢?
为什么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因为没钱买蜡烛,煤油灯就完美解决了照明问题。
让百姓用得起灯,黑夜就不再是问题了。
耿九畴用手扇了扇,没有黑油的臭味。
姚夔推开挡在他前面的耿九畴,快速走到费璠面前,激动问:“你说这东西能一直燃烧?”
“能烧很久,比黑油燃烧的时间长,用水也扑不灭。”费璠道。
姚夔觉得嘴里发干:“那么成本呢?这样一壶,需要多少钱?”
“若有黑油的话,几乎没有成本。”
轰!
整个养心殿,直接炸开了!
照明问题呀!
是难倒天下人的难题!
尤其这些读书人,他们的眼睛都熬坏了。
百姓家里为什么难出读书人,原因之一是蜡烛太贵!
白天要在地里干活,晚上闲暇时候才能看会书,却发现没有蜡烛,根本没法看。
可这煤油灯,一文不值的话。
天下百姓就都能用得起灯了!
其实,在产黑油的地方,已经用作照明了,但弊端很大,一是石油燃烧太快,造价较高;第二味道太臭,容易中毒,不美观。
民间倒是自发使用,中枢并不知道。
但根本没法推广,因为大明不产这东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