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韩德让。
金国:完颜宗干。
元朝人杰可就多了,第一人选,就是耶律楚材。
“郭守敬也可入文庙,天文、历法、治水都是大事,郭守敬是其中全才,朕也希望,大明也有这样一个全才,辅佐于朕。”
很快,就把名单商议出来。
元朝名单:耶律楚材、郭守敬、伯颜、刘秉忠、廉希宪、阿鲁浑萨理、脱脱、扩廓帖木儿(王保保)。
王保保应该放入武庙的,放入文庙不伦不类。
过了大元,就是当代了!
然而,开国功臣又多被诛杀,现在追封显得不伦不类。
“凡是入文武庙的本朝臣子,哪怕曾经犯罪,朕也特赦其罪,恢复爵位,并入文武庙享受祭祀。”
比如蓝玉,进入武庙之中。
但他本身是罪人,政治不正确,朱祁钰只能下圣旨,特赦其罪。
“但后人不予追封。”朱祁钰特意加了这句话。
“陛下圣明!”
一旦追封的话,不知道哪里就会冒出来一位先贤后人,哭着喊着要爵位,大明岂不乱了?
只是承认功绩,其他的是不承认的。
“李善长、胡惟庸,是要入文庙的,不管其犯下多少错,功劳在此,该入文庙。”
这话就有违祖制了。
但皇帝正在想方设法拿回祖制的解释权,修改就修改喽。
“三杨也要入庙的,杨士奇、杨荣、杨溥……”
朱祁钰斟酌起来:“朕本以为胡广也是能入庙的,但其后人不孝,便当个备选名额吧,夏元吉可有资格入庙?”
这人选,当代人就不敢置喙了?
但朱祁钰着实双标,连蓝玉、胡惟庸等人都赦免了罪过,怎么胡广就因为后人不孝,不能入文庙呢?
夏元吉是治世能臣,执掌财政,永乐皇帝能五次北伐,和夏元吉的能力是离不开的。
“入庙吧。”
“还有两个人物,朕觉得难以决定。”
朱祁钰问道:“姚广孝和郑和,该不该入庙呢?”
“太宗皇帝靖难功成,和姚广孝是分不开的,只是大师是化外之人,不喜凡尘俗世,若朕一意孤行将其奉入文庙,大师英灵是否会不安呢?”
没有姚广孝,就没有燕王一脉承嗣大统。
“陛下,郑和是宦官呀,如何入文庙呀?”姚夔觉得不妥。
宦官岂能和文官一起,入文庙祭祀?
那岂不乱了纲常?
朝臣都反对郑和。
朱祁钰却道:“班定远能入武庙,郑和之功,不比班定远差,他七下西洋,煊赫大明国威,声势比班定远更大更雄伟,如何不能入庙?”
“诸卿不能将郑和看做一个宦官。”
“将郑和看成名臣名将便是,毕竟他虽是宦官,却从不干政,甚至还甚是勇武,在靖难之中,身先士卒,立过不少汗马功劳。”
您还知道宦官干政啊?
那您用多少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