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本人是懂农业的。
又讨论了些农业之事,尤其是编纂农书。
大明的农业已经断档了。
元朝把宋朝的农书烧毁很多很多,到了明朝,保护下来的已经不足三分之一。
所以很多细节,需要重新总结、编纂。
后来鞑清长达百年的烧书,导致汉人的根子彻底断了。
胡濙话锋一转:“陛下,近来老臣精神不济,难以操持吏部要务。”
“是以想请陛下,再调任一位能臣,帮老臣分担分担。”
他想让将李贤调入中枢。
一旦他先一步走了,李贤就能接他的班,当吏部尚书。
朱祁钰皱眉:“老太傅,朕也想调任能臣啊,问题是能臣都在地方,三年内都调不回来。”
“您看看阁部,哪个人能当吏部左侍郎。”
“您看好了,朕就提拔他。”
朱祁钰假装听不懂。
李贤,他是不打算重用的。
这个人难以控制,又分不清是敌是友,暂时不能用。
“陛下,如今辽宁没有战事,老臣的意思是想调辽宁督抚李贤入京,担任左侍郎。”胡濙直截了当。
“老太傅啊,谁说辽宁没有战事啊?”
朱祁钰继续装傻:“这就开春了,五六月份,朕就要调派兵卒,收复奴儿干都司。”
“李贤不在辽宁镇抚,朕放心不下啊。”
朱祁钰不给胡濙开口的机会,直接把话题变成打仗:“邢国公,攻打兀良哈,您认为谁可担任总兵官。”
他本意是调于谦出京。
但现在犁清江西被迫搁置,京师不安全,于谦必须在京师坐镇,他才能睡得安稳。
“陛下,您适才还关心钱粮之事呢。”
“怎么就说到打仗了呢?”
于谦苦笑:“那兀良哈居住得十分分散,难以一战功成。”
“微臣估摸着,起码需要三到五年,才能犁平兀良哈。”
“是以,这是一场漫长的战争。”
“需要海量的粮食物资,微臣觉得今年不是打此仗的良机。”
他反对打仗。
攻伐兀良哈的良机,应该是热河建设完毕,辽宁恢复太平,才是挥师北上的良机。
朱祁钰皱眉:“爱卿有所不知,安南运转的第一批粮食,已经运到了广西,是以今年粮食不是问题。”
“什么?”
朝臣惊呼,安南真的运粮给大明了?
“夏埙的密奏先到,正式奏章,也就这几天,就到了。”
朱祁钰站起来,语气激动:“朕就说过,三宣六慰是宝地,有多是粮食,太宗皇帝种的树,朕该亲手摘下果实了!”
“陛下,第一批粮食是多少船?”于谦急声问。
“八十四艘船,应该是安南投石问路。”
朱祁钰淡淡道:“他想试探大明,看看大明是什么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