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地广人稀,多多收容丁口是正确的。”
“但是!”
“俘虏终究是俘虏,令其在甘肃劳动三年,修缮城池,增修城池,三年后改为军户。”
朱祁钰刚说完。
于谦出班:“陛下,微臣以为,甘肃外无强敌,在准备过冬的同时,应该先兴修水利,后修城池。”
“哦?”
于谦笑道:“陛下,最晚后年,玉米三宝就要在西北推广,而在此之前,咱们应该做好准备。”
“微臣以为,修缮城池,增加城池,都是后话。”
“西北干旱,应该兴修水利为先。”
“一者,沟通内陆水系,方便运输,也方便管制;”
“二者,灌溉农作物,必然是需要水的,甘肃若能防患于未然,自然是好的。”
叶盛出班:“微臣赞同邢国公此言,水利方是农作物第一要务。”
朱祁钰颔首:“没错,西北没有强敌,修缮城池也是浪费资源,不如把这些俘虏,用在兴修水利上。”
“陛下!”
姚夔出班,问道:“邢国公,西北本就缺水,再兴修水利,也不能把南方的水,调去西北呀。”
确实,西北没水啊。
真正困扰西北最大难题,就是水。
若有水,西北不至于如此穷困。
“陛下,诸位同僚。”
“近几日,微臣一直在藏书阁里面找书。”
“因为玉米三宝,微臣这几天激动得,睡不好觉啊。”
“微臣在想,西北缺水,但地下并不缺水呀。”
“微臣记得年幼时读过一本书,说康国用一种井,能引地下水灌溉地上农作物。”
“所以微臣一直在翻阅大元的典籍。”
“终于不负所愿。”
于谦把袖兜里的奏章呈上来:“请陛下阅览,这是一种井,能将地下水引入地上,用来灌溉用。”
“原书的大食语,微臣看不懂,请了火者帮忙翻译,这才知道。”
“这种井,在大食、康国、玉兹等国都在用。”
这就是坎儿井。
朱祁钰看不懂修建过程:“工部,可有人懂得建造?”
这才意识到。
工部被他赶出京师了,工部各个职位都空悬,由礼部兼着呢。
“陛下,微臣看过了,建造应该是不难的。”于谦笑道。
看得出来,朝臣对玉米三宝,寄予厚望啊。
“好,这井若能改善西北干旱环境,就叫景泰井吧。”朱祁钰善于往自己脸上贴金。
“陛下圣明!”
朝臣叩拜。
于谦又道:“陛下,除此之外,微臣发现,藏书阁里很多书,都没有翻译过来。”
“大元不慕文化,对书籍嗤之以鼻。”
“但我大明以文化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