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兵部尚书孙原贞磕头遵旨。
“诸卿,确实有困难。”
“但困难是要解决的,不能总想着规避困难。”
“那是不可能的。”
“而且,大宁有于谦,朕不信于谦挡不住区区满都鲁。”
朱祁钰语气一变:“朕说句实话,北京,距离敌人的兵锋,实在太近了,没有战略纵深,处处被动。”
“朝堂养九镇军队,只不过为了保护北京罢了。”
“因为国都在敌人兵锋之下,导致九镇不敢出击,不能打野战,更不敢失败,处处受制,所以不是大明官兵不行,而是环境太差!”
“最近几日,朕日日夜夜都在看地图。”
“归根结底,是国都的位置太差了。”
“天子守国门,其实是被动的,不得不守,不是什么值得称赞的好事。”
“朕也想过迁都回南京,但以江南的繁华,用不了两代人,这偌大的北方就会丢掉,大明就会成为南宋小朝廷,这是定都南京的历史定律,任谁逃不过、也改变不了的。”
“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朕思前想后,想出两个办法。”
“其一,大规模训练骑兵,朝堂花大价钱在征兵、练兵、打仗上,练出一支纵横漠北,而且必须永远保持世界第一的骑兵。”
“因为永乐朝到宣德朝,证明了精锐部队会老、会变差,一旦变弱了,就会挨打。”
“所以,必须要一直强盛下去,那就需要以战养战,国朝的所有钱都要花在战争上。”
“这不现实,大明不是游牧民族,汉人是有家、有地、有产的,不可能只抢不生产,这不符合长治久安之策。”
“其二,边境线北移!”
“御敌于国门之外。”
“只有拥有巨大的战略纵深,才能让我们的军队,可防守可出击,而不必心心念念的是保卫国都。”
“诸卿来看地图,若是北移至和林,依托鄂尔浑河建立防线,大明的国都,就不再是边境,而是腹地了。”
“再不济,也要到乔巴山,依托胪朐河,这样就有了足够的战略纵深。”
“朕知道,你们会说,漠北土地贫瘠,种不出来作物,不能供应吃喝。”
“朕已经在找了,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这种农作物。”
“到时候,别说和林,就是捕鱼儿海,朕也要收回来!”
奉天殿内群臣响应者寥寥。
都认为皇帝异想天开。
想成为千古一帝,想疯了。
当初太宗皇帝就是这么疯的,最后因为自然环境、吃饭问题,不得不扔了这些土地,退回内地。
“陛下,当务之急还是守好边境。”胡濙一句话,戳破了皇帝的雄心大略。
求求啦,别做梦了。
醒醒吧。
朱祁钰吧嗒吧嗒嘴:“好,那就派梁珤去辽东,一旦大宁被破,京师朕来守!”
“此事就这么定了。”
“没奏事就下朝吧,诸卿不必担心,大宁不会破。”
朱祁钰对于谦极有信心。
因为鞑靼不是真来打仗的,只是占便宜,顺便整合内部的。
“臣等恭送陛下!”
下了朝,朱祁钰步行回到乾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