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事。
朝廷不会做的。
崇祯帝六十七岁了,人老成精的年纪,怎么可能追谥建文帝呢。
不过,借着追谥正统帝的时机,他追谥了很多大明文臣武将。
景泰朝,就恢复了洪武朝功臣的荣誉,到了崇祯朝进一步追赠,还有前朝诸多名臣名将,都得到了追封。
崇祯帝毕竟不是顺位继承,他需要从多个方面佐证自己的正统性。
大明传到崇祯朝,已经传到了第十六个皇帝,刨除建文帝,也有十五个皇帝了。
崇祯帝在上面十五帝中寻找,他和世祖皇帝的身世颇为相似,所以在崇祯朝,将世祖皇帝的所有政令都翻出来,将世祖皇帝的话奉为圭臬,他本人什么都学世祖皇帝。
从崇祯帝登基之后,每日处置朝政时间达到了十四个小时,他也搬去养心殿居住,每日两点一线,往返于乾清宫和养心殿之间。
转眼到了崇祯三年,崇祯帝每日只睡四个小时,非但不衰老,还长出了黑头发,有人说崇祯帝用了染发剂。
还真没有,权力在手,人会越活越年轻的。
大明在崇祯四年,再次进入了经济顶峰,恢复弘治朝的盛况。
这里面有张居正、隆庆帝、万历帝、天启帝的功劳,崇祯帝只是捡便宜,到了开花结果的时期罢了。
从崇祯四年,到崇祯七年,大明进入了极端盛况,前所未有的盛世来临。
人均收入超过两千一百元,月入过万人群超过1700万人,人均净资产过千万的家庭超过2000万户,人均净资产过五百万的家庭超过7400万户,人均净资产过一百万的家庭超过4。6亿户。
而基础物价,除食品外,都保持在最低价格标准上。
食品是随着物价上涨的,之所以贵,是为了不允许民间浪费,价格采用分级制,基础生活保障的食品价格是很低廉的,超过这个量才会涨价。
其他基础生活用品,比如服装、牙具等生活用品,价格十分低廉。
只要是工业生产出来的东西,大明就没有贵的东西。
所以,在大明月入两千元,在小城市就能生活得很舒坦。
而月入万元,哪怕在京师这样的超级大城市,生活得也非常舒服。
当然了,贵的东西也不是没有,大明本身就是奢侈品最大的国度,不止是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
大明的奢侈品品牌不胜枚举,如果一个人的物欲高,多少钱都不够花,物欲低,几百块钱就能活得很舒服。
不能凭一而论。
而最让百姓困扰的是交通。
像京师的交通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因为整个京畿聚集着2。9亿人口,流动人口达到恐怖的4亿人!
京师已经不能用环来划分,而是把整个京畿,从北京到天津,全部变成小卫星城,用来装盛人口。
交通严重拥挤,生活垃圾无处排放。
这是地方官府遇到的巨大难题。
天启朝,为了解决垃圾问题,朝廷下旨,要求所有商户必须提供可以降解的纸包袋。
对于不可降解的垃圾,基本都用来压缩后,填海用的。
可这给海洋造成了难以预估的污染。
天启六年,世界环境大会上,就严格规定,各国不允许往海洋里排污,保护海洋,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氧气。
而如果将不可降解的垃圾,就地掩埋,也需要上千年的时间消化,还会造成土地污染。
早些年都是用来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