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伟举荐了李瑾、陈韶几人,他们为朕掌御马军、禁卫,皇城的安危才得以周全。”
“可朝臣不会看着朕掌握主动权的,民间兴起各种谣言,皆是指桑骂槐朕的。”
“做皇帝,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备操军入京了,朕就开始夺权了。”
“阻挡在朕面前的,最大的敌人是陈循。”
“陈循其人,并不是正统帝的人,是朕硬他头上扣屎盆子。”
“陈循,是朕提拔起来的。”
“可他脑后有反骨,他不希望皇帝掌皇权,他希望由内阁来号令天下,他做好这个首辅而已。”
“说实话,皇帝丢掉皇权,是从张太皇太后开始的,她确实没有垂帘听政,却还不如垂帘听政呢。”
“她将皇权大方地送给了三杨,从那之后,大明皇帝皇权衰弱,就从她开始的!”
“她在正统七年就去世了,朕一直在怀疑,她是文官的傀儡。”
“站在历史洪流之后,再看她,朕几乎确认了,她是文官扶起来的。”
“也是她家,外戚正式封爵的。”
“朕和你好好说说这个老太太吧,朕对她的印象很深,朕的童年和少年,是笼罩她的阴影下的。”
“张太皇太后,是仁宗皇帝的皇后。”
“她能躲过永乐朝的政治至暗时刻,又在宣德朝如鱼得水,到了正统朝垂帘听政,权倾朝野。”
“虽然被后世称道。”
“但作为皇帝的朕,却清楚地知道,她是皇权旁落的罪魁祸首。”
“正统帝的皇权丢失,和她有直接关系。”
“而且,正统帝亲政在正统七年,当时只有十四岁,因为那一年张太皇太后薨逝。”
“正统帝才提前亲政。”
“你可知,若张太皇太后不死,正统帝能亲政吗?”
朱祁钰嗤笑一声:“正统六年,正统帝就开始要夺回皇权了,可张太皇太后不肯放权,非要等到正统帝十六岁。”
“可她忽然薨逝!”
朱见漭脸色微变:“您的意思是?正统帝做的?”
“朕不知道,朕当时不敢参与朝政,但以正统帝的性格,必然是他做的。”
“皇族啊,哪有什么血脉亲情啊。”
“张太皇太后根本不可能放权。”
“攥着权力,死活不放手,作为皇帝,岂能居于人下?”
“你可知,张太皇太后的权力何来?”
“是朝臣给她的!”
“同时给的,还有孙太后!”
“算是两宫主政!”
“在宣宗皇帝驾崩后,朝臣请两宫太后出来主政。”
“可后来,只剩下一宫主政,孙太后从未主政过,这一点朕很确定。”
“而且,当时朝臣给张太皇太后上疏,称的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