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牛就有车,农忙的效率大大的提高了,一直忙到月中工人们才回到山里做工,这时候也该开始采收药材了。
今年姜空和保芝堂提前打好了招呼,直接卖给他们新鲜的药材。
就在这时,村长激动的找到墨染居,“丫头,丫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墨染正在院里,把茶苗一棵一棵分出来,根部用泥土裹着,她歪着脑袋看着村长高兴的样子,知道那一亩稻子很成功。
“收了多少?”
“一千三,一千三百斤呐,我的个天呐,我都不敢想会有这么多”
“吃了没?”
“还没,这不一称了斤数,我就来了”
“嗯,记得留麦种,然后问问村里人谁家愿意种,就一起种吧,年底说不定还会有笔不小的收入呢”
村长突然有些泛愁,他小心的问道。
“丫头,要是村里人都种了,然后再卖给外面人,咱们的稻子还能卖上去价钱不?”
“能,因为我的稻种是根据咱们这边的气候培植的,离开这里,到了别的地儿,在产量和口感上,会降低一些,所以咱们这儿的米,是全萧国最好吃的米,您说,会不会卖个好价钱”
留下的都是精品
“嘿嘿,那感情好了,我这就回家打些米尝尝,再送保芝堂一些”
“呵呵,去吧”
这时山里正忙着收药材,工人们不怕苦不怕累,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依然象去年那样,把药材都采收好,然后开始种茶苗。
茶苗也需要打理,但是比起药材,要简单一些,为了能拿到丰厚的工钱,工人们也拼了,都在努力的学习,这一点让墨染很高兴。
徐大海又从别的村招了十几个人品好,勤劳肯干的汉子,虽然工钱不如老人高,可是他们都有盼头,因为他们知道,若是干的好,东家肯定会给长工钱的。
这次收药材,墨染也没让他们失望,一人发了二两银子的辛苦费。
把那些新来的工人羡慕的不行,都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的干。
山上的茶苗种完后,工人们都在用心的学习着,徐大海现在即是管事,又是先生,带着一群工人在身后,给他们讲解了茶苗的养护。
墨染看到后,再次刷新了工人们的认知,让他们知道在姜家干活,是绝对的有盼头的。
那就是又一次给老人长了薪水,一个月二两半,管事的长到了十五两银子,短短几个月,又长了工钱,这让那些离开的人恨不得去跳井自杀。
这算是一次重棒出击,狠狠砸在那些白眼狼的心里,真痛呀!
这一个月里,阿庆嫂夫妻也没闲着,按照墨染给的方子,在家里做出了一种非常美味的小吃。
两人在镇上摆了一个滩儿,凭着阿庆嫂的泼辣劲儿,很快在镇上有了自己的食客,生意相当的火爆,每天都有不菲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