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郭长史教诲,还请殿下放心,微臣等人定当对殿下忠心耿耿,教化高丽燕国百姓,为殿下治理高丽!”
一众新晋燕王府书吏连忙应道。
“甚好!”
朱棣大喜。
突然,一个郭家人迟疑了下,小心翼翼的说道:“启禀殿下,微臣才疏学浅,怕是做不好官!”
“嗯?”
朱棣与郭安都是一愣。
“十三兄,你这是说的什么话?”
旁边一个郭家书吏也紧跟着拱手道:“殿下,郭长史,微臣也才疏学浅,怕是做不好官!”
朱棣眉头微微皱起,“既然你们不愿为官,为何要前来咱燕王府?”
“还请殿下恕罪!”
那两个郭家书吏连忙道:“殿下,微臣等人志短才疏,只是想学四兄那般,钻研一些物件!”
“研究物件?”
朱棣一愣,还有些不可置信,“尔等要去当一匠人?”
一旁,郭安连忙道:“殿下,这几位兄长,都是读书人,精通数学,天文,哪怕去了工坊,也该为工坊管事!”
听此,那几个郭家书吏顿时连连点头。
而朱棣则不由深深看了一眼这几个郭家书吏,“不知尔等想要去何处?”
“启禀殿下,微臣想要去工匠学堂!”
“殿下,微臣想去工正所!”
“微臣想去营缮所……”
“可!”
朱棣直接点头。
虽然有些可惜,但他们不愿为官,朱棣也不强求。
只是,他怎么也没想到,郭家这些人,竟然都是这么一个性子,不愿为官,只是喜欢去研究那些物件,去当一匠人。
不过。
当匠人,更能给他燕王府赚钱。
接下来两日。
燕王府内,便又多了二十位郭刘两家的书吏。
而在燕王府的工正所与营缮所,也多了五个郭家管事大匠。
对此,郭父与刘徽远,还有一众郭刘两家之人,都是满心高兴。
甚至,还对着郭安连连感谢。
郭安连连谦逊,随后便是一阵严厉的告诫。
他虽然是燕王府长史,但那些人要是不好好当官,仍是会被燕王殿下严惩。
郭刘两家之人,自然都是十分理解。
……
这一日。
一个商队管事带来的消息,让朱棣与郭安都不由大惊。
“什么?中原大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