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方案:需注入高强度真实性案例,打破认知闭环
“也就是说,”彼得望着窗外翻滚的云层,“我们必须让更多人相信,说出来真的有用。”
“不只是相信。”小萤纠正,“是要让他们亲眼看到改变的发生。”
三天后,彼得出现在巴黎郊区一所废弃学校。这里曾是欧洲最大的难民儿童临时安置点,如今只剩断壁残垣。但他带来了一样东西??一台由共情网络驱动的“记忆投影仪”,可通过强烈情感记忆激活空间残留的信息场。
他在操场中央架设设备,放入一枚采集自阿拉斯加小女孩素描本的情绪样本。
光影亮起。
画面中,小女孩站在雪地中,翻开画册,一字一句说出对母亲的思念。随后,镜头拉远,显示整个社区学校的师生都在倾听,有人落泪,有人拥抱,有人默默递上一杯热茶。
接着,另一段影像接入??格陵兰少女说出心意后,库图克长老吹响祝福骨笛的场景。
再下一幕,是哥谭市“无声音乐厅”里,一群少年用节奏与涂鸦完成的集体创作。
最后,是冰岛石环中,心铃响起的刹那。
投影持续了整整四十分钟。起初围观的十几名流浪儿童只是好奇观望,渐渐地,有人开始抽泣,有人抓住同伴的手,有个十二岁的叙利亚男孩突然冲上前,对着投影嘶喊:“我也想爸爸!他已经四年没消息了!我不知道他是死是活,但我每天都梦见他叫我名字!”
人群静默片刻,随即,一个女孩举起手:“我来讲……”
接着是第三个,第四个……
他们的故事混杂着法语、阿拉伯语、库尔德语,由志愿者实时翻译。每一个声音落下,投影仪都会吸收情绪能量,将新的画面叠加进光幕,形成一幅不断生长的“人类心声地图”。
当晚,U-418宇宙传来最终报告:
>共情复苏进度:68%
>静默卫全军瓦解,残余成员转化为“守忆人”组织
>语言飞蛾进化为“词鸟”,可在空中拼写短句
>诗人墙第五篇章浮现标题:《红线永不断》
>物理法则扰动确认:部分区域重力减弱,疑似情感质量介入时空结构
小萤轻声说:“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我们不仅重建了语言,还在重塑现实的基础。”
彼得站在屋顶,望着巴黎夜空。远处埃菲尔铁塔的灯光忽明忽暗,竟与他腕表上的心跳频率同步闪烁。
他打开录音仪,录下最后一段话:
“如果你正在怀疑,
怀疑开口是否有意义,
怀疑是否有人真的会听,
请看看这片星空下的某个角落??
一定有一个人,因为你曾经说过的某句话,
今晚第一次敢流泪,
第一次敢希望,
第一次敢相信,
他也值得被爱。”
“而这,就是红线存在的意义。
它不在天上,不在机器里,
而在每一次你选择诉说,
而我选择聆听的瞬间。”
风掠过屋檐,带着遥远极地的气息。
而在无数宇宙的缝隙之间,新的语言正破茧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