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苏莱曼大帝重生。
所以,奥斯曼帝国苏丹塞利姆三世和群臣,早就有了预期,那就是这次的战爭,奥斯曼帝国能以最小代价,最少损失体面的退出战爭,就已经是贏了。
而关乎著奥斯曼帝国能不能体面和谈,其实就是和奥地利方面的战况。
非洲奥斯曼帝国本就是羈縻统治,那边根本不能给奥斯曼帝国带来多少收益,因此无论西班牙想要在非洲获取多少土地,扩张多少势力范围,对於奥斯曼帝国都没有太大的影响。
加上西班牙和奥斯曼帝国分处地中海的两端,双方之间以往可没什么深仇大恨,用利益交换,很容易和西班牙重新回到和平状態。
相比之下,奥地利和俄国就复杂多了,此前奥斯曼帝国和两国国家都发生过不少的战爭。
但最难应付的,无疑是俄国,毕竟双方这些年可以说是狗脑子都打出来了,仇恨已经刻骨铭心了,不是三两句话或者一代人时间就能化解的。
而奥地利帝国呢,双方之间其实关係早已恢復正常了,如果不是三国同盟的缘故,或许都不会再起战端了。
要知道开战之前,奥斯曼帝国某些反对派藉机在边境生事儿,妄图让奥地利和奥斯曼发生战爭,奥斯曼这边可是塞利姆三世下令,铁血將那些反对派砍了,当做礼物送给奥地利的。
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卡尔大公能在边境出了问题之后,能顺利返回参加皇储费迪南婚礼的原因。
正是想著这点,塞利姆三世和阿莱姆达尔才会认为,这一次三国同盟发动的战爭,能快速逼和奥地利的原因。
把非洲丟给西班牙,逼迫奥地利让步,这样奥斯曼帝国就能集中力量全心全意的对付俄国人了。
在奥斯曼人的眼里,这三国同盟建立之后,就找奥斯曼帝国动手,显然是俄国人的主意。
说不定,就是他们那个年轻沙皇的想法。
毕竟俄国沙皇总是靠著对外战爭树立威信,已经算是一个半公开的秘密了。
奥斯曼人这確实有点误会亚歷山大一世了,但不是当事人,谁又能猜得出三国同盟对奥斯曼帝国的战爭,其实是西班牙一手主导策划呢。
別说俄国的死敌奥斯曼帝国这么认为了,就连其他欧洲大陆的国家,例如英法等国,也都认为是俄国方面挑唆出兵的。
没办法,谁让俄国和奥斯曼帝国的仇恨都快成为刻板印象呢。
阿莱姆达尔被吵得心烦,挥了挥手,示意眾人下去,他独自思考一会儿。
作为奥斯曼帝国的帕夏,也就是其他国家的首相,阿莱姆达尔的权势只在苏丹一人之下,不,甚至说比苏丹还强。
因为如今的奥斯曼帝国苏丹,可没有多少人有兵权,而他阿莱姆达尔,却是实实在在的手握重兵。
也不知道思考了多久,权衡了多久的利弊之后,阿莱姆达尔做出了决定。
那就是撤了,不打了。
阿莱姆达尔想的明白,既然奥斯曼帝国最重要的敌人是俄国人,那就没有必要和奥地利帝国拼命。
想要真正结束这场战爭,还得是把俄国人打疼才行,否则三国同盟是不愿意和谈的。
阿莱姆达尔和奥斯曼帝国从一开始推导就错了,但结论却对了。
三国同盟中真正和奥斯曼帝国有仇的是俄国,只要能让俄国和平,西班牙和奥地利捞到好处自然就会停战。
奥斯曼军队主动撤了,总算让卡尔大公鬆了一口气。
等见到自己的皇帝兄长,弗朗茨二世的时候,卡尔大公终於忍不住当面抱怨了起来,语气也有些不善了。
“陛下,您为什么要亲自上战场呢?
难道,您因为一场战败之后信不过我了吗?
还是说,您有什么其他的想法?
就算您信不过我,帝国也还有很多优秀的將军,您犯不著亲自上前线,以身犯险。
万一出现一些什么意外,这祖辈留下的大好江山,岂不是都完了。“
卡尔大公这话,说得相当过分,也就因为他是弗朗茨二世的弟弟了,否则,换一个人这么说,弗朗茨二世就算不当场砍了他,背后也想办法要整死他。
这像话吗,这都快把他说成亡国之君了,至於这么严重吗?
不过,既然是自己的亲弟弟,是皇室自家人,目的也是维护他,维护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弗朗茨二世自然也就能原谅对方话语中的小问题,解释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