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青山湖区开合旧物回收成立 > 497人心向背(第1页)

497人心向背(第1页)

仁寿宫内安安静静,朝臣们面面相觑。

他们知道,如今暗流汹涌,有许多人不愿看到两朝和谈,其中有宁朝人,也有景朝人。

即便盟约签了,元城也未必能活着抵达崇礼关。即便使臣队伍能走出崇礼关,也未必。。。

山南的雨来得突然,又走得缓慢。陆昭在一片竹林边缘停下脚步时,天色已灰得如同浸了墨汁的宣纸。他解下肩上的粗布包裹,取出那支紫竹笔,在泥地上划出一道浅痕,权作记号。雨水顺着他的白发滴落,滑过眉骨、鼻梁,最终坠入泥土,像一串无人听见的低语。

他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个雨夜了。自离开青山,一路向南,走过荒原、渡过浊河、翻越断崖,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时间的裂隙上。他曾在一个废弃的驿站里见过一面铜镜,镜中人瘦骨嶙峋,眼窝深陷,唯有目光依旧清亮如星火。那一刻他忽然明白:肉身终将朽败,但记忆若有人承接,灵魂便不会沉没。

竹林深处传来??声,不是风动,也不是兽行,而是一种极轻的脚步??像是赤足踏在湿叶上的回响。陆昭没有回头,只是缓缓收起紫竹笔,将包裹重新背好。

“你走得好慢。”一个声音从背后响起,清冷如泉。

他笑了:“我老了,自然走得慢。”

那人绕到他面前,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女,穿着粗麻衣裙,赤着脚,手里提着一只破旧的陶壶。她眉目清秀,却带着几分野性,眼神直直地盯着陆昭,仿佛要看穿他的皮囊,直抵内里的魂魄。

“你是从青山来的?”她问。

“你怎么知道?”

“因为你身上有茉莉香。”她说,“而且……你走路的样子,像那些碑文里写的‘守灯者’。”

陆昭怔住。这称呼他听过太多次,却从未亲耳听一个陌生人道出。他凝视着少女:“你读过《万灵录》?”

少女摇头:“我没读过书。但我娘临死前说过,如果有一天遇见一个白发老人,背着旧书和茶包,就让我交给他这个。”她举起陶壶,“她说,这是用青山的土、青山的水、青山的茉莉种出来的第一茬花酿的茶膏,等了三十年。”

陆昭的手微微颤抖。他接过陶壶,指尖触到壶壁刻着两个小字:“小禾”。

泪水无声滑落,混进雨水,渗入泥土。

他知道,这不是巧合。这少女,或许是当年庙后那株茉莉开花的结果;是某个记得小禾泡茶香气的人的女儿;是沉默被打破后,悄然生长出的新枝。

“你叫什么名字?”他轻声问。

“我没有名字。”少女低头,“村里人都叫我‘阿无’,因为我娘生下我就死了,没人给我取名。”

陆昭蹲下身,与她平视:“你想有个名字吗?”

她咬唇,点头。

“那我给你取一个吧。”他说,“就叫‘念安’如何?心有所念,方得安宁。”

少女眨了眨眼,忽然笑起来:“念安……念安……我喜欢。”

雨渐渐停了。竹林间雾气升腾,阳光透过叶隙洒下斑驳光影,宛如碎金铺地。念安领着他穿过密林,来到一处隐秘村落??屋舍依山而建,屋顶覆着青苔,门前挂着风铃,铃铛却是用碎瓷片串成的,风吹过时发出清脆却不齐整的声响,像是残缺的记忆在低吟。

村中人不多,老少皆有,个个面容平静,却又透着一种奇异的专注。他们见到陆昭,并不惊慌,也不围看,只是默默停下手中的活计,或点头,或合掌,似是在迎接一位久别的亲人。

“我们都在等你。”一位老妇拄着拐杖走出屋门,“十年前,有人送来一封信,说你会来教我们说话。”

陆昭心头一震:“谁送的信?”

“不知道。”老妇微笑,“信是用炭笔写的,字迹潦草,可每一句都扎进心里。上面说:‘他们忘了你们的名字,但你们不该忘了自己。’”

她转身推开一间木屋的门。屋内陈设简陋,唯有一张长桌、十几条矮凳,墙上挂着一块黑板,已被烟熏得发黄。桌上堆着几本手抄册子,纸页泛褐,字迹各异,有的工整,有的歪斜,甚至有些是用指甲刻在树皮上的。

陆昭翻开一本,只见首页写着:

>“我是李三姑,生于甲午年,娘家姓陈。我爹是个铁匠,会打犁铧,也会给牛钉掌。我十六岁嫁人,生了四个娃,三个饿死在饥荒年,只剩老大活下来。我不识字,这是我让孙子代写的。我要记住我自己,不然死后连坟头草都不知道为谁而绿。”

他又翻下一本:

>“我叫吴石头,七岁那年亲眼看见官兵烧村,我躲在灶台底下三天没敢出来。我娘抱着弟弟冲进火里,喊着‘快跑’。我跑了,可一辈子都在听那声喊。现在我想把这事写下来,不是为了报仇,是为了让以后的孩子知道,曾经有人不怕死,也不愿忘。”

陆昭合上册子,久久不能言语。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