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等他问“你拿李定安担什么保”,何安邦就把电话给挂了。
“童部,麻烦你……哦,你们也在开会,我们局长也在,也在看视频……书记亲自开?好好,您先忙……”
十多个人,十多个电话,大多数都是类似的说法,不过这些都是国博、故宫、以及京大的研究员和教授,或多或少,都和李定安有点联系。
其余那些,比如没和李定安打过交道的那些专家,则惊的眼珠子都快蹦出来了:怀素真迹?
不可能。
长近一丈半,足足千余字的《章经帖》……更不可能,《章经帖》还在李豫(唐代宗)的墓里。
再一听,李定安发现的,且已经鉴证过……哦,不好意思,刚才光顾着震惊,没顾上仔细看,我再研究研究……
一群领导不知道说点什么的好。
他们知道李定安鉴赏水平很高,在文博界、古玩界的影响力也很大,但第一次认识到,竟大到了这种程度?
搞清楚,李定安才是国博的实习研究员,而你们,哪一个不是文物鉴定委员协会的委员,哪个不是全国知名的专家?
个个都领着国家文物局的补贴……能不能有点志气?
可惜……
将将十分钟,一群人又回到了会议室。
根本不用问,看他们的神色就能知道答案。
副局长叹了一口气,点了点桌子:“继续!”
视频再次播放。
随后,所有人都眯起了眼睛:好大的一口铜钟?
高近两米,钟身由旋纹分隔为六层。第一层为钟钮,呈双龙戏珠。第二、三、四层则为车辂、仪仗、宫卫,不论是纹饰还是服制,都与《宋史》记载一致。
第五层为山林、树木、屋宇、小船和人物,第六层为海水、仙人、蛟龙……工艺精良,纹饰繁复而清晰,再看浮雕纹饰的凸起效果,就能知道这是北宋时期典型的铸造工艺……
但感觉这造型,好像和辽博镇馆之宝,北宋卤薄钟没什么区别?
包括图案、纹饰……而且越看越像?
“不对,这口钟,比辽博那口要大?”
“那口多大?”
“通高一百八十四公分,合宋尺六尺,口径九十二,合三尺……但这口,应该是高七尺,口三尺六!”
“有什么区别?”
“六尺钟悬于寝宫,据考证,辽博那口就悬于内廷宋徽宗燕息之宣和殿,所以又称宣和钟。而七尺钟,只能悬于外廷……”
“朝钟?”
“估计是!”
正说着,视频里传出“当”的一声:李定安敲了一下钟身,“大庆钟!”
哈哈……何止是朝钟?
《东京梦华录》:每遇大礼,车驾斋宿及正朔朝会于大庆殿……这是北宋历代帝王举行祭祀、重大典礼、及大朝会的地方。
这是礼钟……
“他怎么这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