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我的祖父是秦始皇TXT > 第545章 黄石公 新的时代即将开启完结篇上(第3页)

第545章 黄石公 新的时代即将开启完结篇上(第3页)

但又不敢贸然撤军……

最关键的是,他们还不敢贸然撤走!而且需要时不时地给秦人送点金银珠宝,罗马美姬什么的,笼络笼络感情,防备那个贪得无厌的秦人首领给他们搞突袭。

面对这种情况,元老院的一位年长的执政官,痛心疾首地道。

“以财货侍奉秦人,犹如抱着柴火,却想要去扑灭燃烧的大火,柴火不穷尽,大火就没有熄灭的那一天!”

所有人都明白,这根本就不是长久之计。欲壑难填,就秦人那位刘姓统领敲骨吸髓的贪婪德行,不榨干罗马最后一滴血,根本不可能罢休。

但如今骑虎难下,还能怎么办呢?

如今的罗马,绝对没有三线开战的能力,尤其是面对一个实力强大的神秘帝国,他们更没有三线开战的信心。

难!

刘邦则不由底气大增。

这些从山东六国之地过来的贵族子弟,虽然各怀鬼胎,只想着在这里分一杯羹,为家族争一份安身立命的本钱,但这里面真是有些可用之才。

此时,时间一转眼,已经进入到了大秦始皇帝二十八年的六月份。

相对于,被刘邦搞得不上不下,欲仙欲死的罗马帝国,大秦这半年的发展却可谓日新月异,大江南北,都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状态。

漠北三郡。

因为当地石炭的大规模挖掘,有了充分的燃料,三郡就地取材,烧制了大量价格低廉的青砖,加上火药的使用,大大加快了石料的采集,经过一年来的修建,三座雄伟的郡城,已经初见规模。如同三座不可撼动的大山,屹立在漠北草原。

令人望而生畏。

在朝廷的引导下,以三大郡城为辐射点,沿着草原上的河流,多出许多牧民定居点。

如今,这些当地的牧民,在放牧之余,也在当地官府的鼓励下,开始学着中原迁徙到此处的百姓,开荒垦田,种植小麦,如今第一季春小麦,已经喜获丰收。

许多牧民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若是能定居下来,有个可以遮风避雨,冬暖夏凉的住处,谁愿意餐风露宿,逐水而居,过那朝不保夕的苦日子?

上郡,被当地人命名为公子渠的工程,已经顺利完成。

因之而受益的百姓,多达数十万人。

有了公子渠的灌溉,当地官兵和百姓,辛辛苦苦开垦出来的荒田,摇身一变,成了可以旱涝保收的良田。

如今第一季粮食,也喜获丰收。

产量虽然还不如关中等地,但这已经足以让当地贫苦的百姓喜出望外。郡守延每天都乐得合不拢嘴,每天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

“上郡能有今天,全赖当今太上让皇帝之功!”

河西郡。

在萧何、章邯等人的治理下,如今早已经变得一片欣欣向荣。

从种植当中得到甜头的当地牧民,已经开始学着种植小麦,以及如今在关中卖得极为火爆的白叠子。数年前,谁能想到,野地山坡上无人问津,就连牛羊都懒得嚼一口的白叠子,如今能成为风靡大秦的好东西。

上好的棉花,甚至比皮裘都值钱!

自从今年冬天,太上皇和当今陛下,在人前穿过几次棉衣之后,本来没多少人知道的棉衣便成了如今咸阳勋贵追逐的新宠。

自上而下,无不以有一身棉衣为荣。

这种风气之下,河西的百姓,因为最早成规模地种植棉花,真是狠狠地赚了一笔。

当然,这是第一年,恐怕今年就未必那么好的运气了,如今不要说河西,就连关中的很多百姓,都开始尝试在自己的家的院子里,亦或者是刚刚开垦出来的荒地上种上几株棉花。

不是不舍得在良田上种,是朝廷不允许……

民以食为天,如今粮食才是第一位的,在这个物质极度缺乏,粮食还不足以保障百姓吃饭的时代,赵郢可不敢任由老百姓,把良田都改成棉花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