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玄这个人本就是一个急躁的性子。
再加上近年来权势滔天。
更是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
其他的人的粮草可以慢慢来,莫不是我这个大司马的粮草也能等?
这是桓玄第一次亲自领兵作战,不容有失。
于是桓玄派人向兵部施压。
必须在西军出征前将粮草都准备齐全。
否则耽搁征伐江州叛逆的罪名就要落在兵部头上。
被桓玄这么一提醒,兵部哪里敢怠慢。
苦思冥想之下,于是便想到了三吴之地的孟怀安。
既然这次三吴之地因为种红薯获得了大丰收。
那么相应的,粮食的需求就变少了。
那么自然会有结余的粮食多出来。
面对桓玄唯唯诺诺的兵部,在面对三吴之地时,又展现出了京师官员的倨傲。
一纸文书要求三吴之地立刻筹集粮饷,三日之内将第一批粮草送到建康城。
本以为很快就能得到回信的兵部官员,发现兵部的文书发出去以后,仿佛石入深渊一般。
没有任何回响。
面对桓玄的催促,兵部不得已派人前往三吴之地催促。
然而,得到的回复却是“三吴之地也没有粮草”。
这个结果自然让兵部官员愤怒异常。
桓玄对兵部嚣张也就罢了。
这斗争失败滚出建康城的孟怀安居然也敢摆谱。
然而,兵部官员盘算半天以后,却是发现兵部还真不能奈何孟怀安丝毫。
三吴之地的权利都牢牢的掌控在刺史府手中。
兵部找不到任何由头攻堪孟怀安。
毕竟兵部要求三吴之地筹集粮草也是自作主张的行为。
若是孟怀安询问圣旨,那么兵部也拿不出来。
最后没法子,兵部只能向户部申请了一笔银子,在市场上高价购买粮草。
本以为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筹措到足够的粮草,谁料几天以后,兵部就得知粮草居然凑齐了。
兵部的官员个个都在纳闷为何市面上突然多处这么多的粮食。
“莫不是加了钱的原因”,兵部官员在心里想道。
总之桓玄交办的任务完成了。
这个时候兵部只要将粮草拨付出去,那么桓玄便再没有理由不出兵。
兵部不愿意在这件事上给桓玄抓住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