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在外的各地藩王。
上官隅趁着吊唁的机会,里应外合,窃取朝堂大权,让同为藩王的其余王爷心有不忿。
特别是上官隅想要谋害的上官越、上官玮和上官颖。
虽然几人明面上没有表达任何怨恨,但是在大朝会以后,上官隅想要借机留下三王。
但是却发现,三王早就离开洛阳了。
特别是得知三王回封国一路上都有各藩地军士护送的时候,上官隅更是恨得牙痒痒。
同时也在心中后悔,为何当初没有早下决心将三王给扣下。
另外一个眼中刺便是在朝堂之上。
自从上次大朝会之上,孟怀安和上官隅当面对峙,并且用每年五十万两白银作为威胁以后。
上官隅不得不将自己一名亲信的头颅送了出去。
将所有的罪名都按在这名亲信的头上。
并且对于百骑和红甲卫的抚恤,上官隅大手一挥,顶格发放。
深信若想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
可以说,在上官隅看来,只要自己占据大义。
到时候孟怀安若是交不出这五十万两白银,到时候自然有办法炮制。
孟怀安自然也知道上官隅的心思。
同时也知道,光凭自己现在的实力。
想要扳倒上官隅简直是痴心妄想。
想通这些事情以后,孟怀安只能选择先蛰伏下来。
在自己实力不足的时候,积攒实力。
不让上官隅抓到把柄对付自己。
才是如今应该干的事情。
而且,孟怀安从上次被袭杀的事件中,总结出了不少经验。
自己培养的百骑本就是综合素质高。
放到任何一营之中,都能迅速成为中层军官。
然而,就是这么一支倾尽孟怀安心血的种子营。
被人海战术,打的只剩几人。
孟怀安先是认识到了实力不足。
同时也认识到了若是从一开始便精英培养。
那么人数恐怕也难以扩大。
于是,借着被袭杀的接口。
孟怀安要求扩充百骑。
这种事情是内务府审批。
孟怀安本以为会遇到一些刁难。
没有想到的是,居然很快便应允了。
察觉到其中可能有些猫腻的孟怀安派出了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