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老祖宗的200句实话诠释 > 第115章(第1页)

第115章(第1页)

【初次交锋,朱厚熜并未落入下风。】

【在他继位后不久,赫赫有名的「大礼议之争」爆发。】

【杨廷和主张朱厚熜应尊明孝宗朱佑为皇考,把自己的亲爹兴献王朱佑杬,尊为皇叔考。】

【朱厚熜想尊崇自己的亲生父母为皇帝丶皇后,多次与杨廷和等人商议,通通被驳回。】

【杨廷和先后四次封还朱厚熜的亲笔批示,上书近三十馀篇表达自己的坚决反对。】

唐朝,作为权谋窝里长大的李世民,一眼就看出了他们实际上争的是什么。

嘉靖帝一退让,以后在朝堂上可不就得全看那些大臣的脸色行事了?

由此一来,嘉靖的皇位承袭就源自于张太后,也就是杨廷和。

但如果嘉靖的父王追封为帝,他继承的就是大明祖宗留下的大统,而不是张氏和杨廷和的恩典!

【朱厚熜和杨廷和的争斗通过大礼议一事,摆到了明面上。】

【这无疑是传递了一个信号,那就是你们的新老板对下属很不满意!】

【文臣集团内部也并不是铁板一块,有人巴结杨廷和,也有人想借着这个机会向上爬。】

【这些人成为了嘉靖的政治势力,为他冲锋陷阵对抗作为元老的杨廷和等人。】

明朝,早已经愤然辞官的王阳明对于杨廷和的作风是十分不喜的。

作为历经数朝的老臣,杨廷和只知玩弄权术,甚至连宁王谋反此等大事也敢收贿隐瞒!

他不愿意给我王阳明封赏,我也不屑接受他的虚情假意!

【杨廷和在朝中的政敌不少,新继位的朱厚熜也不是个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嘉靖二年,朱厚熜有意刁难附和杨廷和意见的给事中刘最,目的就是给杨廷和警告。】

【杨廷和深谙官场法则,知道再不走恐怕是大事不妙。】

【几次上疏请求退休,与此同时,嘉靖手下的官员摸准了皇帝的心思,上疏重提称呼一事。】

【杨廷和自知无力阻拦,只想离开这旋涡中心,终于在嘉靖三年成功罢官回乡。】

【然而他的儿子杨慎,面临论战不占理的情况下,选择了更加激进的手段。】

成化年间,朱见深扶额,好了不用说了,他已经知道了。

文官能用的手段,无非就是拼命哭谏,迫使他屈服罢了。

当时因为母后任性,非要阻挠钱皇后和父皇合葬,自己为人子自然不会拒绝。

谁知道下朝刚一踏出门,毛弘就领着一帮大臣在门口嚎啕大哭。

那声音,响彻朝野,吓他一大跳!

最后还是不得不屈服了,没办法,要脸啊!

【嘉靖这边改蒋王妃尊号的旨意刚下没几天,杨慎直接鼓动了一帮子人去哭谏。】

【足足有220多位大臣跪在左顺门前,高呼着「高皇帝」「孝宗皇帝」的名号,嚎啕大哭。】

【嘉靖也觉得非常难堪,派太监两次相劝,但没人听。】

【毕竟皇帝都是要面子的,而且俗话说法不责众,这么多人上谏嘉靖总不能全处置了吧?】

【不好意思,朱厚熜表示:我可以!】

朱厚熜(呵呵):敬酒不吃吃罚酒,好好说话你不听,只能用武力解决问题了!

有一就有二,一次屈服他们就会得寸进尺,大礼议中的付出就会付诸东流!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