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网络和现实媒体对《垫底辣妹》的相关报道已经到了新的高度。
所有与《垫底辣妹》有关的人物和事件都被媒体大肆的评论和吹捧!
不仅仅是潘红和姜闻获得了称赞,连戏份少的可怜的胡戈都蹭了波夸奖!
小说《垫底辣妹》的销量也重新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
一切关于《垫底辣妹》的话题都天然带着流量和关注度。
《垫底辣妹》的影评也纷纷在网络和报刊上发表出来。
影评人对《垫底辣妹》的评价两极分化的厉害。
一部分认为山河的第一次执导比较成功,电影的完成度很高,剧情流畅,代入感强,虽然有着一些小缺陷,但不失为一部可看性很高的商业电影。
另一部分则是恨铁不成钢的指责,他们认为整部电影都沉醉在盲目的乐观和励志里,不仅浮于表面没有内涵,而且缺乏剧情张力,强烈的批评了山河的创作思维,并指出山河掉进了名利的陷阱,再不脱身而出,一身灵气和天赋将被世俗磨平!
其实影评人的影评在国内影响力并不大,对大众来说一向是隔靴搔痒,抓不到同一个地方,甚至不在一个频道上。
可凡事都有例外,一篇署名作者为张亚轩的影评文章,恰恰就引发了一场围绕着山河和《垫底辣妹》的激烈争论。
这篇题为“这不是影评!”的文章最先是在时光网上发表的。
“今天看了山河的《垫底辣妹》,心情莫名的很复杂,写点东西吧,不是影评,只是感想!
没有人会否认山河的天才,一个十五六岁就写出《少年的我们》的少年,令人惊叹到无以复加,我看完《少年的我们》时,对山河的创作甚至产生过怀疑,一个少年人是如何把学校和社会的阴暗面写的如此的动人,而且不乏反思。
山河在随后几年的创作依然亮眼,但似乎他对文学和艺术并没有特别的坚持,能写出《寄生虫》《正阳门下》这样的深刻作品,连带着主旋律的《悬崖》也能写的深沉厚重却不乏可读性,但也会为了取悦大众写出《火星救援》《垫底辣妹》这一类童话般的无聊故事。
现在他成为了导演,然后呢,拍出了一部毫无艺术价值的商业快餐,笔者对他的选择无法理解,是什么让他放弃如此出色的天赋……”
这篇文章一在时光网上发表,就立即遭到了山河书迷的狂怼。
“《垫底辣妹》怎么啦,商业电影怎么啦,总比无病呻吟的文艺片来的感人……”
“这个作者真是个沙雕,山河写小说拍电影还要你来承认啊,不爱看就别看,说这些无聊的骚话有意思吗!”
“这人他么被第六代忽悠傻了,文艺片有第六代一整代人在拍呢,还缺个山河?山河还是留给我们这些下里巴人吧……”
……
其实这本来也就是网络上很平常的互怼发泄,但这个张亚轩可不简单,她可是第六代有名的“七君子”之一。
虽然不是导演,但与第六代导演的关系非同一般。
见张亚轩被山河的书迷围攻,原本就对《垫底辣妹》不屑一顾的第六代导演,便赤膊上阵了!
“电影没有了艺术和反思,票房再高也是一部烂片……”
“电影学院教的是艺术,而不是工业商品……”
“华国的主流电影已经被逼入了绝境,如果电影导演都去取悦大众,那电影还有必要存在吗……”
……
于是,一场由《垫底辣妹》为导火索的电影理念之争逐渐蔓延开来。
双方越吵越大,不断的有重量级支持者下场发表观点,从影评网争论到网络媒体,甚至现实媒体报道了双方的观点!
山河本人在影片宣传过程中也受到了采访。
“山河,网络上由《垫底辣妹》引发的争论,你知道吗?你对主流电影的判断有什么看法?”
山河微微笑了笑,“我没什么看法,我只是按照自己的内心去拍电影,在我心里艺术和商业并不矛盾,只不过我认为谈艺术之前得先吃饱饭,饿着肚子谈艺术很傻,也没有人愿意听!”
山河对这次创作理念上的争论也有关注,实际上,第六代此时已经接受了电影局的招安,
但由于长期个人化的创作,第六代导演对观众心理的把握和商业电影的制作方法,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
每一次尝试都遭遇了失败,甚至还出现了零票房的尴尬场面!
他们陷入了两面为难的地步,似乎他们的方法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