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文娱重生狂想曲精校版 > 第三百六十三章 不疯魔不成活(第1页)

第三百六十三章 不疯魔不成活(第1页)

第三百六十三章:不疯魔不成活!

山河被莫高窟里的壁画吸引的神魂颠倒,这并不是个例。

整个座谈会与会人员都沉迷于华夏古人的想象和颜色中,壁画里有着几乎所有的东西方文化元素。

有位欧洲学者甚至发出感叹:这里的无名画师足以令一千年后的达·芬奇和拉斐尔羞愧!

所有人都在壁画里遨游且吸取创作灵感,尤以东亚文人为最,整个东亚文化都隶属于华夏文化圈,这一点无可辩驳。

霓虹和棒国的历史大多数就是在学习和照搬古代华夏的体制和文化,包括他们的文字和语言都是华语的变种。

而东方文人向来以“琴棋书画”为修养准则,虽然绝大多数没有专业画家的水准,但或多或少都有些绘画造诣。

到了这里,他们和山河一样,都是后辈见到了祖宗,心中的感佩和膜拜不比山河来的少。

敦煌壁画给他们带来的震撼,一样令他们沉迷其中。

春上村树就发出了与山河一模一样的感叹:我为什么没有早点来到这里?

春上村树是一个受西方文学影响很深的文人,他的作品里霓虹本土的文化元素极少,大多是在讲述西方文化,这也是他饱受霓虹国内文坛批评的一点。

可他依然被敦煌壁画所俘虏了,一再表示这里有一切他对美的需求!

敦煌—丝路文化交流座谈会开始进入了学术交流的节奏,整个丝路发展的历史和敦煌壁画联系在了一起。

文人学者们开始自由发表观点,不断的引发讨论和争议。

尤其是北魏诸窟里的壁画风格,带着浓厚的西方绘画风格,却比西方引以为傲的宗教绘画早了一千多年,由此产生历史文化争议最多,令东西方的学者们争论不休。

但这些与山河都没有什么关系,他已经抛开这些座谈,几乎成了壁画修复组的编外工作人员,跟着一群年龄相当的画师研究者成日混在一起,对着壁画想象连篇。

随身带着的画板,随时记录着瞬间的灵感和收获。

山河的野心很大,想把壁画的精髓融入脑子里的构图中,并在随后的电影画面和文字中表现出来。

在这种意境和色彩的体会想象中,山河似乎触摸到了心境技艺的突破边缘。

这种感觉难以形容,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境界提升,所看所学的内功招式在瞬间融汇贯通,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

数十年来,他依靠着脑子里的记忆和画面,不断改编着别人的创意和优秀作品,也在不断自我充实当中,形成了特有的审美价值观。

这些都表现在了他的作品中,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山河都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也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成功。

俗话说的好,画虎不成反类犬,刻鹄不成反尚鹜!

重生所带的记忆片段并不是万能的,照搬照抄成不了太大的气候,没有自身足够的修养和坚持,经典到你手里也会变成垃圾。

面对着一次次的成功,山河并没有就此满足,一直以来,他所孜孜追求的就是超脱脑子里的记忆和画面。

山河很明白,要完成这个追求,就需要形成一套独属于自己的审美表达体系,而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不断的积累。

他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而在莫高窟这个华夏文化的传承瑰宝中,山河似乎找到了一些前进的契机,这种收获和蠢蠢欲动的感觉让他痴迷不已,期待着自己能走入一片新的天地。

这时,他已经自动屏蔽了外界的一切干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而对于外人来说,此时的山河可不一般,充满了艺术家的狂热和专注。

他这种全情投入,身无外物的状态让跟随的摄制组们感叹不已,同时也在用摄像机默默的记录着。

不疯魔不成活!这就是天才的成长方式吗?

职业敏感度告诉他们,这种画面不可错过,三个摄制组都在无声的跟随拍摄,山河在莫高窟的的每一个瞬间都被摄像机忠实的记录了下来。

座谈会在山河的沉迷中继续按流程进行着,接下来的几天里,与会人员在敦煌周边逛了遍。

阳关、玉门关、西汉悬泉置等历史遗址,鸣沙山、月牙泉的沙漠美景,大型历史舞台剧《丝路》都一一游览参观。

座谈会也随之进入了尾声。

这次敦煌——丝路文化交流座谈会虽然更像是一次文化交流旅游团,但成效相当不错。

有山河、春上村树等知名文人的热度加成,座谈会向世界文化界展现了华夏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也向全球展示了华夏西部的发展与改变。

同时,还衍生出了几部国内外纪录片,其中央视、NHK和BBC都已经开始立项筹备大型专题记录片来介绍河西走廊历史和现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