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华夏的电影市场此时与北美相差甚远,北美的观影人群、电影媒体和电影市场比国内成熟广阔的多。
电影的技术性革命给他们带来的影响更为巨大。
3D技术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革命,也意味着一整条利益链上的争夺。
首映式后两个小时里,《地心引力》的各种惊叹震撼声音已经遍布了西方网络。
参加首映礼的各位明星媒体和影评人们纷纷在网络上发出了感叹。
“魔法师进阶!”
“华夏丘引领电影新时代!3D眼镜带你遨游太空”
“东方拉斐尔给世界带来天堂般的画面!”
“你可以永远相信丘!”
“丘不需要来洛杉矶,只要《地心引力》来了就足够!”
……
诸多类似的言论和惊叹都在网络上肆意横行。
许多网络媒体甚至以“下一个导演之王”来形容山河,各媒体对《地心引力》的北美票房预期不约而同的提升到四亿美元以上。
四千多块3D屏幕和近五百块3DIMAX屏幕的票房占比不可小觑!
北美时间十一月二十日凌晨,《地心引力》正式在北美近四千家影院开画了。
整个北美将会有近五千块3D屏幕和上万块普通屏幕同时放映。
迪斯尼和布洛克海默对首日票房信心满满。
《地心引力》与《阿凡达》相比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影片长度合适院线排片需求。
一百分钟的时长是最适合院线的排片长度。
相比一百六十多分钟的《阿凡达》,《地心引力》每天就可以多出数场放映次数。
这对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和院线的运营来说,是个极为利好的因素。
布洛克海默此时既紧张又兴奋,《地心引力》对于他来说,不同于以往的任何大制作影片。
他的制片巅峰就是《加勒比海盗》,但那是一部单纯的商业电影,除了票房以外,没别的能拿出手的成就。
《地心引力》就不一样了,这是一部变革式的影片,而且也不是单纯的商业电影,丘的风格依旧在电影里闪闪发光,保持着商业和文艺并重。
只要《地心引力》的首日票房达到预期,整部电影就没有失败的可能,他布洛克海默将携着制片人的名义,在好莱坞更上一层楼。
自己的现实和历史地位牢不可破,名望、金钱、荣誉都将唾手可得。
哈哈……今年的颁奖季可快要到了!
身处国内的山河被满是期待兴奋的布洛克海默骚扰了数次,
埋怨、期待、畅想等等语句都从布洛克海默的口中传到山河耳朵里。
应付完喋喋不休的M国老流氓,山河把视线转回了国内电影市场。
继零点档票房大幅度打破记录后,《地心引力》迎来了国内前所未有的观影热潮。
国内影迷们的疯狂程度让整个影视圈都为之失声。
所有场次几乎爆满,连前排最靠边的位置也无人挑剔。
为了抢到稀少的3D场次电影票,全国各大城市的影院前都排满了长队。
京城、魔都、羊城等一线城市甚至出现了许多影迷带着睡袋、通宵排队的奇景。
各院线纷纷把3D场次的票价提高了近五成,这种不合理的行为非但没有引发不满,反而让3D场次的门票更为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