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清穿胤禟甜宠福晋 > 420440(第35页)

420440(第35页)

李礽来了兴趣,道:“说来听听。”

“您可听说过岭南吴家?”曹寅问道。

吴家?岭南?

李礽摇摇头,不只是他,连弹幕上的观众都满是问号。

吴家,就只能想起一个吴三桂了,但岭南和黔不是一个地方。

“吴家世代居住在广东,曾经也是世家大族,世代读书,人才辈出。”曹寅道。

到了现在,吴家的大家长名为吴安喻,是顺治年间的进士,依照朝廷的安排,他回到广东,候补了当地的一个小官,他在任上围观清廉,教化民众,在当地小有名气。

吴安喻不只是自己读书厉害,他对儿子的要求也高,长子不到十六岁就考中了举人,然而天妒英才,长子十七岁,因病亡故,为留下一子半女,只有个守寡的妻子,不过十五岁。

过了六年,吴安喻便为自己这个儿媳妇请修了贞节牌坊,因着他本身名声不错,加上家族风气清肃,这个请求得到了当地的官员的支持,奏本层层转交润色,最终递到了康熙的案桌上,故事早就已经不是原来的版本,康熙批准了。

之后,吴安喻次子与三子皆中了进士,次子候补了一个县令的空缺,治民有方,三子也做了韶关一个小官员。

好景不长,三藩之乱起,尚之信为了获得支持,强逼在粤的官员站队,不服者,便杀之,亦或者投入大牢。

吴安喻次子运气不好,他恰好在第一批杀鸡儆猴的人里,只是刚刚做出反抗之态,就没了性命,连累整个吴家都跟着倒霉,家族凋零。

好在三藩之乱之后便被平定,朝廷也封赏了一批在三藩之乱中坚定立场的官员,但因吴安喻次子已经亡故,则顺延到三子的身上,有传言他会是下一个韶关巡抚。

但大家都知道的是,下一个韶关巡抚是李煦。

虽然这个安排是为了清查先前尚之信遗留下的问题,包括广东海贸、官员贪污以及沈上达之死,但结果就是李煦的空降卡住了吴安喻三子的晋升。

吴安喻心里有想法,私下里抱怨不少,自认为是对朝廷有功,而李煦不过是凭着裙带关系。

这风言风语那里捂得住,尤其是李煦的爹还做了广东巡抚,巴结的人将吴安喻的话捅到了李士桢的面前,或者暗地里阻三阻四来讨好李士桢。

总之,吴家过得并不好。

直到朝廷的考评,吴安喻走动了一下关系,让儿子平调到苏州做个县令,说是平调,但苏州下辖的县可比广东要好多了。

但,接下来,康熙调李煦到了苏州织造,协助曹寅进行改革。

“所以,你的意思是幕后凶手是吴安喻?”李礽扒拉了一下曹寅的话,总结道,“不应该啊,他真要是生气,也该生李煦的气,找人干掉李煦岂不是更快?”

曹寅……

但太子爷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吴安喻一心想着家族里出个大官,但接连受挫,心里充满了怨怼。”汤斌道。

“然后走了歪路?”李礽问道,这放在现代社会,妥妥地就是心理压力过大,精神变态。

太子爷的这个表达很奇怪,但意外的是,他们都听懂了,并且觉得十分贴切,可不就是走了歪路吗?

“是,他与孔祥珍做了交易,安排自己两个孙子进了研究院,占了名额后,日常读书科举,两不误。”汤斌道。

“你们怎么查到他身上的?”李礽好奇道,吴安喻既不是江南之人,也不在江宁,这怀疑的范围是不是有点宽泛了?

“说来也是巧合,我们在死去的凶徒身上找了金姜花之后,便打听了一下江宁地区是否有从广东迁过来的人。”曹寅道,当然主要还是有权有势之人,毕竟要找这么一伙凶徒干活,所费肯定不少,也需要一定的人脉牵桥搭线才成。

但,遗憾的是,他们遍查江宁也没有找到这样一个人。

只能再次扩大搜寻范围。

而李煦的到来,则是为他们提供了线索。

李煦先后在广东、苏州做官,肯定知道吴安喻这个人,也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尤其是吴安喻两个孙子被开除,说不定以后科举也无门,因此被气得呕血,一病不起。

“吴安喻在江宁有处宅子,不大,偶尔会来住上几天,权当休息。”曹寅道。

他们发现郡主遇袭之前,吴安喻曾经来过江宁,在宅子里面招待了客人,之后便称宅子要修缮,带着大部分人离开,只留下勤杂院的人,其他的人暂时都离开了。

怎么看都有猫腻,修个园子怎么让人都走了?

所以,汤斌派人打听了一下情况,发现没有人看到吴安喻的客人离开过,且他们家还买了不少的鸡鸭鱼肉。

于是,暗里请了管家过来问话,起初管家嘴硬,但曹寅带着人去停尸间逛了一趟,再出来的时候,管家面如白纸,抖得一干二净。

吴安喻确实曾经在宅子里招待了这群凶徒,之后这群人就住在宅子里。

这些人言谈举止里带着血煞之气,看人的眼神里都是带着凶狠,管家根本不敢多问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只尽心尽力把人伺候好,祈祷他们赶紧离开。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