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馨的注视下,张博遥抬手去解上面的绳子,只是没想到轻轻一拉,那塑料绳就自己断了,像被太阳暴晒了几年的塑料制品,在手中轻易变成了碎片。
当初是张博遥亲自捆的,即使六七年过去,那些场景依旧历历在目,她凭借过去的记忆找到其中一张成绩单,上面打印的内容被压在里面并没有褪色,反而在院子里暖黄色灯光的照耀下有些醒目。
“江忆安?”陈馨好奇凑过来看,似乎对这个名字有些熟悉。
张博遥问:“你认识?”
当年江忆安在瓦罐村读小学的时候,陈馨刚考上大学,每次放假回来都会去瓦罐小学找自己母亲。
“我记得啊,”她有些激动地说,“当年她妈妈可是我们村里的大美人,我小时候每次都会偷偷看几眼。”
张博遥有些无奈。
陈馨笑着撒娇:“妈,我开玩笑的嘛。”
接着她继续说:“这孩子我记得可清楚了,随母姓,那时候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原来可以不用随父姓。”
“当时江忆安学习成绩好,每门课程都在九十分以上,数学好像一直是满分,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
“我还记得这小孩不止学习好,跑步啊,手工啊,身体素质都是一级好,而且,尤其会逗人开心……”
说着说着,陈馨忽然想起一件事,她主动凑过去道:“妈,你还记不记得,当年我高考完和你一起去学校,说给大家做榜样,我是我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我都不好意思了……”
张博遥想了想,是有这么一件事来着。
不算遥远的记忆一股脑冲进脑海,一副副画面像电影一样在眼前播放,如此生动而鲜活,孩子们的吵闹声和朗朗读书声,将她拉回了七年前。
……
那一年,陈馨考上了省外的211学校,高中和县里都奖励了钱,大家都在夸不愧是校长的女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纷纷前来恭喜。
陈馨放寒假第一次去学校,豆丁大的学生们像看什么新奇的事物一样盯着她看,之后她硬着头皮站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外面的所见所闻,连手机都是翻盖的年代,瓦罐小学的学生们却向往外面的世界。
可以在地下行走的车,随处可见的零食铺,满大街的玩具店,还有可以在天上飞的飞机,从祖国的最南端到最北只需要几个小时……
外面世界的光怪陆离,精彩纷呈,最后全部呈现在一张张图片上,让所有人的未来有了真实的依托。
那一堂课给班上每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个坐在第三排的女孩听得尤其认真,只是一双手不知道在课桌下捣鼓什么。
下课后,那个女孩跟了她有一会,直到周围没人了,女孩才主动走上来,之后,从身后拿出一朵纸叠的玫瑰。
是用最简单的作文纸叠出了一朵惟妙惟肖的玫瑰花。
陈馨上学的时候没见过,第一次见一个小孩叠得这么好。
“你自己叠的?”她问。
女孩点点头。
“送给我?”
女孩“嗯”了一声。
陈馨接过玫瑰花:“谢谢,你叫什么名字?”
女孩声音朗朗,似乎对这个名字颇为骄傲:“江忆安。”
陈馨恍然“哦”了一声:“是你啊,年级第一。”
女孩才十岁,脸上的婴儿肥还没有褪去,送玫瑰的动作还略显稚气,但却用认真的、坚定的眼神看着她:“以后我也会带着妈妈去外面上大学。”
“姐姐,你要记得我。”
陈馨已经忘记当时自己是怎么回答的,看着手里的纸叠玫瑰只觉得这个小女孩很有趣,不过,按照那次她来学校的目的,应该是鼓励了江忆安,甚至更多的人,也算功德圆满。
不过,考上大学以后,那是她唯一一次来学校,这些年一直在别的城市生活,毕业之后在外面有了新家,也就没有再听到过有关江忆安的消息。
七年前那些意料之外的惊喜早就被生活中的琐事所牵绊,并且被逐渐遗忘在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