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有力的时间证据!证明他的构思形成得更早!
但光有这个还不够,这只能证明他“想”出来了,无法直接证明周彦“偷”了他的想法。他需要更直接的、能将周彦与他当时的口头描述联系起来的证据。
车上……行车记录仪!
单浔心里升起一丝希望,但很快又熄灭了。且不说周彦的车有没有录音功能,就算有,他凭什么去调取?打草惊蛇不说,对方完全可以销毁记录。
他瘫在椅子上,感觉刚找到的线索又断了。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了书架底层,那个被他带回家、蒙着灰尘的纸箱上——里面是些他大学时期和刚工作时的旧物。
他鬼使神差地走过去,翻找起来。一些旧草图、获奖证书、还有……一个已经很老旧的银色u盘。
他记得这个u盘,是他大学时用的,里面存了不少课程作业和早期的一些设计练习,后来换了电脑和云存储,这东西就被遗忘了。
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来个旧的读卡器,将u盘插进了电脑。
u盘里文件杂乱,他耐着性子一个个文件夹点开。大多是些青涩的作业,直到他点开一个命名为【碎片想法】的文件夹。
里面零零散散存着一些他随手记录的灵感片段,有的只有几句话,有的配着潦草的草图。时间戳显示都是好多年前的了。
他漫无目的地翻看着,忽然,鼠标在一个命名为【流动的骨架】的文本文件上停住了。创建日期,是他大二那年。
他点开文件。
里面只有寥寥数语:
【像水一样流动的结构,支撑却透明,打破方盒子。悬挑?交错?让光和风成为设计的一部分。】
下面还附着一张极其潦草的概念草图——几根线条相互交错支撑,形成一个看似不稳定的、却充满动感的轮廓。
虽然粗糙,虽然只是一个雏形,但那核心的“交错悬挑”理念,与他为“城市文化客厅”设计的节点,以及高中时那个落选方案的灵魂,一脉相承!
这才是源头!
这个u盘里的记录,时间远早于一切!它不仅能证明他更早拥有这个构思,更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意链条,从他高中时期的萌芽,到大学的记录,再到如今项目的成熟应用!
而周彦那份突然冒出来的“构想”,在这个铁证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和可笑!
单浔看着屏幕上的文字和草图,心脏砰砰狂跳,激动得手指都有些发抖。
他小心翼翼地将这个文件复制出来,连同电脑上灵感迸发那晚的时间戳记录、工作日志,一起打包,加密。
他没有立刻发给岑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