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紫禁城哪里是那么好住的。
规矩严不说,能活动的地方也就阿哥所那一亩三分地,出去碰着个妃嫔娘娘就要行礼。
上面还有皇太后和荣妃娘娘两座大山压着,住在宫里晨昏定省就是福晋本分,管理后院更是义务中的义务,有个什么大事小事就拿她问罪,还时不时催生催生催生。
孩子是她一个人就能生出来的吗?
三阿哥就喜欢去别的格格哪里她有什么办法?
真的把他绑到正院荣妃娘娘肯定更不乐意。
三福晋可谓是怨念满满。
“我就盼着我家那位早点立个功劳,哪怕先领个闲差,挣个贝子爵位也好,只要能出宫开府,我哪怕天天在家烤红薯都乐意,总比在宫里憋得慌强!”
大福晋安慰她:“好了,皇阿玛心里有数,贝勒爷也是十八岁才从尚书房出来领差的,再等个两三年就好了。”
“我,唉,”三福晋叹息一声,“且熬着吧,算了,今天是个好日子,咱不说这个。”
三福晋向来不为难自己,转而拉着四福晋一道兴致勃勃地研究贝勒府的建筑和一应花费。
大家迟早都要出来,先问清楚,有备无患嘛。
后院女眷其乐融融,一片和谐,前院也热热闹闹。
保清声音洪亮,一手叉腰一脚踩凳,神采飞扬。
“当时爷被三个穿着甲胄的敌人包围,眼看无路可走,爷只觉热血上涌,一个旋身便将左边的敌人挑下马,后一柄大刀砍来,爷一个鹞子翻身躲过,又是连挑两人,看得身边的骑兵目瞪口呆,连着夸爷是天神下凡,吕布在世。”
围坐在保清身边的八九十三位阿哥眼睛瞪得溜圆,时不时发出哇的一声感叹。
尤其是九阿哥,上次话本事件后仿佛觉醒了什么奇怪属性。
先是拜托额娘宜妃给他养了三只狐狸,后又翻墙上树,说是要学习轻功浪迹江湖。
此刻听了保清比话本还精彩的战场经历,更是小手拍得通红,“大哥好厉害,我以后也要当大将军!”
十阿哥跟着嚷嚷:“我也要,我也要!”
八阿哥脸上也满是对大哥的崇拜,但他性子比较温和,“那我给你们当参赞大臣,为你们谋略辅佐。”
三个捧场王将保清哄得眉开眼笑。
既然弟弟们这么感兴趣,那他也不是不可以再多说点。
三阿哥和四阿哥两个尚书房好学生已经过了会被大哥哄骗的年纪,此时正坐在另一边的长条案旁,欣赏彼此的书法。
“四弟这个宁静致远的行书写得不错,行笔流畅自然,疾迟有序,已得董其昌精髓。”
“哪里哪里,三哥的行书才是最好的,我离三哥还有一段距离。”
太子坐在中间的太师椅上,面无表情地听着左边的叽叽喳喳声和右边友好吹捧声,只觉强者果然独行为妙。
还是他来得太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