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入口之战是在崇祯十一年的九月底展开,勤王令是十月份发下的,洪承畴、孙传庭两人皆是收到诏书赴京勤王。
也就说,武长风最迟最迟,都需要在一年半的时间打制出一千七百七十六杆鸟铳,每个月最低要打造九十八杆,比现在产量提高三倍多才能够完成目标。
而且这个产量,加上劲勇堡协助,还是不计算损耗的情况之下才能够完成。
如果不自己做的话,就只有申请军器,然后等着调拨。
递上些银钱,扯着王光誉的虎皮大旗,前前后后拿一千多杆鸟铳不是什么问题。
但是问题调拨来的那些鸟铳根本就没办法用。
炸膛的问题暂且不说,那些鸟铳的威力和射程都全不达标。
现在能够提高产量的办法,只有两个。
一个是在人身上下功夫,制铳的人多了,产量自然就上去了。
第二个则是在器上面下功夫,制铳的难度降低了,工序轻松了,产量也自然就上去了。
第一个办法,自然是需要齐正松来解决。
武长风的目光移动到了齐正松的身上。
“我给你三个月的时间,教会兵器坊内所有的军匠打制鸟铳,教会之后,你以后就是兵器坊真正的主事。”
“主事月饷二两,每月还有粮米菜食的补贴。”
武长风轻拍了一下座椅的扶手,平澹道。
“我的要求,就是在三个月后,所有的军匠学会了打制鸟铳的方法之后,然后全力制作鸟铳,不需要分心再造其他武备。”
这个时代一些工匠敝帚自珍,不愿意将自己的技艺传给旁人。
一来是他们对于家传技艺的珍重,二来则是常言所说的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过于广泛了。
武长风自然是清楚其中的关窍,不过他并没有和齐正松等多费口舌的意愿。
“鸟铳的打制办法多的是人会做,如果你打制鸟铳有独门技艺,你可以藏私,但是身为主事就要保证坊内制作出来的鸟铳都是合格品。”
武器坊有一百三十名工匠,要是全部去制铳,就算是很多人不熟练,一月也有差不多百十来杆。
后面随着熟练度的上升,鸟铳制作的只会是越来越多。
制作鸟铳的工序虽然繁琐复杂,但是却并非是太难,只要肯学,三个月的时间足够学会。
要是学不会,如今舜乡堡还有不少留下的军匠,他们只怕是消尖了脑袋跑来。
朝廷的粮饷多久没有发了,武长风接受军器局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给选中的人发了两个月的饷银,还承诺说以后每月都会按时发放饷银。
往年就是堡内的正兵都领不到什么饷银,他们这些匠户,就更不用提了。
“这就是我所有的要求。”
武长风目光平静,澹然道。
“你能做到,三个月你就是舜乡堡军器局武器坊的主事。”
“你做不到,那我就换人。”
“吉庆,你来监督这事。”
吉庆点点头。
武长风的话音刚刚落下,齐正松已经是跪了下来。
“小人,能做到!”
齐正松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面对武长风开出的价码,他没有一丝一毫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