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面沉如水下令:“杨宜,你即刻带兵去江浙一带搜查!给孤找,掘地三尺也要将此人挖出来!孤要将他五马分尸,凌迟处死!”
楹窗外,月色清冷,更深露重。
书案前那一点烛光,直到东方既白,也不肯熄灭。
杨宜先是带人去找太子妃,吭哧吭哧挖了一夜坟,只挖到了几块野狗啃剩的骨头。他叹了口气,随后便马不停蹄地领兵赶往江南。
一月后,太子妃因病薨逝的消息才准许放出来。
棺椁自永宁东门出,绕朱雀大街最后从西城门回宫,葬入皇陵。
与此同时,另一条街上,桐江书院的人正在护送今年的学生入京参加春闱。
又一月过去,漠北战事吃紧,太子主动请命肃清边境,圣人允准,予以拨兵二十万。
大军开拔前夕,萧承宴正在院中擦剑,林宗和杨宜两个人走进来,见殿下还是兴致不高,林宗便想将今日听来的趣闻说一说:
“听说今年的探花,御前授官时很得圣人青睐,旁人都从八品官开始做,他直接做了正七品翰林院编修,结果这个探花没几日就自裁了。”
杨宜倒吸口凉气:“这是为何?”
林宗道:这事也离奇,听说死在了乱葬岗上,说不得是仇杀,结果京兆府验尸的人去看,探花郎心脉受损,五脏破了三腑,活生生吐血而亡!据说吐出去的血引来周围二里的野狗,那张清俊的脸都叫人啃去半面,啧啧……”
萧承宴不以为意道:“他可能发生什么无法接受的事了吧。”
林宗点头:“许是如此,要不然这大好的前程,说不要就不要了,据说今年科考是近三年最难的一年嘿!那探花郎还是寒门出身,熬了多年总算出头却落得这般,可惜了。”
萧承宴面无表情的将剑扔给杨宜,随后起身出宫。
杨宜欲言又止,想带兵跟上。
寂寂黑夜中,传来太子冷清的命令:“不许跟着。”
萧承宴策马狂奔,一路疾驰到了开福寺。
夜晚策马最令人清醒,他只着了件单衣,却丝毫不觉寒冷。
他想不明白,他对她那么好,几乎有求必应,她怎么敢,怎么敢背叛他!
东宫储君夜访国寺,方丈亲自出来开门迎接。
开福寺乃大楚国寺,历经数十个朝代,祈福许愿近乎灵验到玄学的地步。曾有经年不孕的妇人来此求子,结果回去后便怀上了孩子。
年轻俊美的太子跪在佛祖前,掀唇低念:“佛祖在上,孤愿用二十年阳寿换与她来生再次相见。”
再抬头时,萧承宴眼底阴鸷寒凉,似要沁血。
他冷漠的念完最后一句——江月窈,若有来生,孤一定会亲手杀了你,以报今番奇耻大辱。
——
兴德十三年,太子萧承宴带兵出征漠北,这次他将回鹘军杀退五十里。回鹘王为免灭族之祸,堪堪献上了五座城池求和,并允诺只要萧承宴还活着,再不敢扰大楚边境半分,永世为臣。
兴德十六年,萧承宴扔了戎马半生的剑,转而跑去江浙一带治水。他带兵修渠,通了青弋江,使其贯穿皖南腹地,最终汇入永宁江,沿途土地皆得以灌溉,惠泽万民。
萧承宴看着畅通无阻的水渠,脑海中浮现起江月窈生辰那日。
那日他心情好,允了她一个愿望。
娇俏的太子妃温声朝他说,她希望大楚水渠贯通无碍,愿天下再无人饱受饥饿之苦。
兴德十八年,圣人驾崩,太子萧承宴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元熙。
又一年过去,元熙帝萧承宴于一个灿金秋日死去,享年三十岁。
帝王死前遗旨,其金棺与皇后江月窈的空棺,合葬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