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领怔住,下令撤兵。
此事引发全国大讨论。支持者称其为“思想多样性”的体现,反对者则警告这是“反智主义”的复辟。
小葵始终未发一言。
直到某个雨夜,她独自驾轮椅前往皇城,求见女帝。
两人在御书房密谈三日,期间拒见所有大臣,连昭穗也被挡在门外。
第四日清晨,诏书颁行天下:
“自即日起,设立‘默权’为基本人权之一。任何人不得强迫他人发言,亦不得因他人沉默而施加惩罚。‘赤心验语’仅限自愿使用,严禁用于司法定罪或社会歧视。凡以‘真言’之名行压迫之实者,视为背叛言启精神,重惩不贷。”
举国哗然。
有人欢呼这是“自由的胜利”,也有人痛斥此举将导致“真假难辨、秩序崩塌”。
但小葵只是回到山中,继续绘制她的下一幅作品??一幅尚未命名的空白长卷。
她说:“这一卷,留给未来的孩子们去填。”
三年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平静。
东海海底火山爆发,引发百年罕见海啸。沿海数十城告急,数百万人面临生死考验。救援物资调度、灾民安置、疫病防控……每一项决策都关乎万千性命。
而在关键时刻,“万言坊”重建后的公共议事平台上,却爆发激烈争吵。
一方坚持立即启用“赤心验语”系统筛选官员提案,确保政策出于公心;另一方则警告:“危机时刻,效率高于纯粹!若每句话都要验证,黄花菜都凉了!”
争论持续整整七昼夜,毫无结果。
就在人们几乎绝望之际,一道身影出现在灾区前线。
是那个曾参与“初声钟”仪式的流浪儿,如今已是少年。他不会写字,也不善言辞,但他带着一群孩子,在沙滩上用碎石、贝壳、枯枝拼出一幅巨大地图??精确标注了每一处避难所、水源点、伤员集中区,甚至预测了次生灾害可能发生的位置。
没有人教过他测绘,也没有人给他数据。他只是蹲在岸边,听着浪声,看着风向,摸着土地的温度,然后凭着某种近乎本能的直觉,完成了这一切。
当地指挥官震惊之余,立刻采纳其方案。结果证明,这份“无言规划图”比任何专家模型都更贴近现实。
消息传开,舆论骤变。
有人开始反思:“也许真正的‘真言’,不只是说出来的话,还包括做出来的事。”
更多人自发加入“无声救援队”:聋人用手语协调物资搬运,盲人用触觉检查药品包装是否破损,自闭症少年凭借超强记忆力整理出十万份失踪人员档案……
一场本可能演变为混乱的灾难,最终因“非言语智慧”的全面参与,奇迹般地化险为夷。
灾后重建典礼上,女帝亲自为那位流浪少年授勋。他依旧不会说话,只是从怀中掏出一块沾满泥土的石头,递给她。
石头上,用稚嫩笔迹刻着三个字:
**我在做**
女帝接过,转身面向全国直播镜头,郑重将其放入国家博物馆“言启纪元”展区第一展柜。
她说:“从此以后,‘说’与‘做’,皆为真言。”
岁月流转,又逢秋分。
这一年,“回声祭”迎来第一百零八位发言人??阿箬。
这位曾敲响铜锣、唤醒失语孩童的女子,如今已是“非口语教育联盟”领袖。她走上祭坛,没有带任何工具,只是静静站立。
然后,她开始跳舞。
没有音乐,没有台词,只有身体的起伏、手势的开合、眼神的流转。她的舞姿时而如风暴席卷,时而如细雨润物,最后定格在一个双手捧心、仰望苍穹的姿态。
全场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