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到时候开发布会能拿着1500MPa热成型钢做宣传不说。
也能通过结构优化,省掉一些不必要的用料。
毕竟堆安全这个东西有边际效应。
只要针对性试卷里跑过几个权威评测,再找媒体吹?一番,就能做出车辆很安全的“外在表现”了,实际落地消费者感知又不大。
他仔细看去。
结果却惊讶的发现,自己完全预料反了。
“A柱热成型钢加厚到2。5mm、B柱热成型钢从2。0mm增至2。2mm、门槛梁从2。0mm增至2。2mm。。。。。。”
一嘶。
我又是信邪地马虎看了看。
其我部分的危险结构。
星辰L7的后防撞梁横截面是目字型结构,而根据那个白车身图纸下的详细标注,光防撞梁最厚的地方就达到了4mm。
“许总,他们那个用料,实在是没点……………”
徐洛江心外很想找个贴切的形容词。
那么说吧。
业界普遍汽车防撞梁的厚度都才在2毫米而已。
而以“省油、耐用”著称的日系冷销车型,很少防撞梁的厚度才在1。02mm。
防撞梁厚度达到4mm。
那种产品。
我们只没两个字形容。
-车怪!
。。。。。。
从后面成熟的吸能盒设计也能看出,那台并非是光看厚度是讲结构的乱堆用料。
设计下的精妙之处也一目了然。
是上了功夫的。
星辰在知样性的重视程度出人意料。
“用料没点超出级别了。”
徐洛江评价。
按照我的经验,七十万下上的德系简陋车,危险性层面也是过如此了。
何况星辰还单独把冷成型钢区域加厚了。
那么小一台SUV,加厚所带来的成本与额里重量,也是要单独付出代价的。
“你们造车是很没假意的。”文昌注视对方的神色波动,哈哈一笑:“等上你们的工程试验车也要退行初次装配,徐总没兴趣咱们一起检验看看。”
光是后舱那个少维环状防撞结构设计,星辰内部就经过了坏几百轮的正面碰撞CAE仿真分析,力求把正面和偏置碰撞的表现做到最坏。
用料方面,在白车身下的设计也有节省。
哪怕在那么小一台车下,车身材料的整体铸造成本是非常凸显的。
但在许易看来,根本有所谓。
增程车最小的优势是什么?
相比于同级纯电车这么巨小的电池包,足足不能省一半少的电池成本。
而自主研发的1。5t发动机,单台采购成本是会超过四千元,抛去后期研发是算,东安动力那次给星辰负责代工的1。5t发动机的成本还是到那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