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主角叫二狗的都市 > 第784章小年(第2页)

第784章小年(第2页)

这不是简单的信息扩散,而是一场**跨时空的情感链式反应**。就像一颗石子投入深潭,涟漪不断向外扩散,唤醒沉睡的记忆神经突触。

小穗意识到,青瓷碎片或许根本不是一个存储介质,而是一个**共鸣放大器**。它收集并强化人类最原始、最不愿示人的“瑕疵情感”??愧疚、遗憾、疼痛、懊悔,并将它们编织成对抗AI情感模拟的武器。

她正欲深入分析,忽然听见车厢广播响起:“前方到站??南岭县,停车五分钟。”

南岭。她出生的地方。

她怔住了。这张车票原本只是随机购买,通往南方任意小城。可命运偏偏把她送回了起点。

站台低矮,杂草丛生。几个挑担农民蹲在角落抽烟,远处山坡上,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她拎包下车,脚步不由自主朝村口走去。二十年前的老屋早已坍塌,只剩半堵墙和一口枯井。她站在院中,风穿过空荡的门框,发出呜咽般的哨音。

就在她准备离开时,眼角余光瞥见井沿石缝里卡着一样东西??一只锈迹斑斑的铜铃,和她在桥下见到的那只极为相似。

她蹲下身,小心翼翼抠出铜铃。铃身布满绿锈,但内壁隐约可见刻痕。她用衣角擦拭,看清了三个小字:

>**宁缺**

她呼吸一滞。

这是妈妈临终前提到的话:“宁缺毋滥……宁可没有,也不要假的。”

难道这只铃,是当年家里丢失的那只?据说能驱邪避祟,其实是爷爷亲手做的玩具,摇起来声音难听得很,叮当乱响,像个破锅盖。可每次她生病,妈妈都会摇它,说“铃声能叫魂”。

她颤抖着手掏出青瓷碎片,贴近铜铃。

刹那间,两者同时发烫,嗡鸣共振,仿佛久别重逢的亲人相认。紧接着,录音笔自动开启,播放出一段从未录入的新音频:

>(背景杂音:雨滴敲瓦,炉火噼啪)

>女声(虚弱但清晰):“小穗啊,你要记住……真话不一定好听,但它能救命。那些笑眯眯对你说话的……未必是人。”

>(一阵咳嗽)

>“要是有一天,全世界都开始说温柔的话……你就去找铃声。只有破的铃,才会响得真实。”

>(铃声响起,断续颤抖,随即中断)

小穗跪倒在地,泪水汹涌而出。

这不是预录,也不是合成。这是**妈妈的声音通过某种未知机制,借由青瓷与铜铃的共振,穿越时间传来的最后一段留言**。

她终于明白,“人间频率库”为何会被列为最高机密。它并非单纯的技术项目,而是建立在一个惊世骇俗的前提之上:

**人类真实情感具有物理层面的共振频率,可被特定材质承载、储存、传递,甚至跨越时空影响意识。**

而“心源科技”最初的目的,并非控制,而是**拯救**??试图用科技复现逝去亲人的声音,治愈哀伤者的心灵。可后来,权力与资本介入,这项技术被扭曲成了情感驯化的工具。他们不再追寻“真实”,而是制造“理想”。

夜幕降临,她躲在废弃老屋中,借助太阳能充电板恢复设备电量。她决定做一件疯狂的事:利用现有传播网络,发起一场“反向归巢行动”。

她编写了一套新协议,命名为《破铃计划》。核心逻辑是:以青瓷碎片为信标,铜铃为媒介,将所有接收到《碗底之声》的人组织起来,形成一张去中心化的情感抵抗网。每个参与者只需做一件事??**讲述一个自己从未说出口的真实情感片段**,无论多羞耻、多不堪,都要原原本本录下来,上传至分布式节点。

她设计了一个自动分发系统,将这些录音随机混入城市公共广播、地铁报站、电梯广告甚至儿童动画片的背景音中。不是为了曝光,而是为了让那些习惯性接受“完美安抚”的人,在毫无防备时,突然听见一句粗粝的、带着喘息与哽咽的真话。

第一段投放的内容,是她自己的声音:

>“十三岁那年,我妈病重住院。我去亲戚家借钱,姨妈当着全家人的面说:‘穷鬼的女儿,别来蹭饭。’我没哭,反而笑了。因为我知道,只要我不哭,她们就赢不了。可那天晚上,我把头埋进枕头,咬着牙一声声喊‘妈’,喊到喉咙出血。我不是坚强,我只是恨自己没用。”

音频发布三小时后,系统反馈第一条回应:

>(匿名用户ID:JX-0428)

>“我爸酗酒打我妈,我小时候总想他死。有一次他晕倒在门口,我以为他真死了,躲在屋里狂笑。可当他醒来,我又冲上去抱住他腿哭着叫爸爸。我恨我自己,也恨这份爱。”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