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他又放缓语气,带着几分鼓励:“你要是怕学不会,老夫的弟子们可以慢慢跟你说版本的大概。”
“要是觉得累,想什么时候歇就歇,绝不勉强。但老夫真心盼你能来。”
“这书缺了你的巧劲,怕是要少些‘接地气’的活气,往后平民子弟读起来,也少了几分方便啊!”
虽然接触萧然的时间不多,但是孔颖达相信自己的眼光。
萧然的参与,肯定是与众不同。
“先生,我尽量吧!”力所能及的帮帮忙,给点建议这些,萧然还是很乐意的。
五经正义》作为初唐官方主导、孔颖达领衔编纂的经学权威著作。
其积极意义与影响力远超“一部学术典籍”的范畴。
更像是初唐为“文化统一、教育普及、科举规范化”打下的“基石”。
深刻塑造了此后数百年的儒家文化传承与社会治理逻辑。
如果说《师说》是为初唐教育注入“平等求道”的理念,那《五经正义》就是将这一理念落地的“实体工程”。
它解决了“学什么、怎么学、以什么为标准学”的核心问题。
既为初唐的“贞观盛世”提供了思想与教育支撑,也为后世数百年的文化传承与社会稳定打下了根基。
其本质是“官方通过学术统一,实现思想统一、教育统一、政治统一”的典范。
是初唐从“疆域统一”走向“文化统一”的关键一步,也是文化史上“里程碑式的典籍”。
听到萧然的回答,孔颖达很高兴。
“等以后编纂完成,还得依靠小友印刷术,让这本书被更多的人知晓”
一堂课结束,虞世南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虞老,我这个字,还有救吗?”萧然写字不好,但是也想听书法大家的建议。
虞世南接过萧然递来的纸,指尖轻轻拂过歪歪扭扭的字迹,没有半分嫌弃,反倒先笑了,“怎么会没救?你这字啊,就是没摸透毛笔的‘性子’,跟你刚学种地时没摸透土壤脾气一样,多练练、找着窍门就好了。”
他指着纸上一个“山”字,指尖沿着歪斜的竖画慢慢划:“你看,不是你写得不用心,是握笔时腕子没稳住,得让腕子‘领着’笔走,不是手指使劲攥着。”
虞世南和孔颖达也看到了萧然的字,觉得不应该如此。
哪怕是没有李丽质这种天赋,但萧然博学程度,不应该写出这种字了。
萧然的字,确实是一言难尽。
读书人的字,不应该如此。
除了张锦禾,差不多大一点的,就萧然的字最差。
在虞世南孔颖达这些大儒眼里,是真的辣眼睛。
虽然不理解,两个人还是给了萧然不少建议。
褚亮这个大儒,萧然不太熟。
相比起褚亮本人,他儿子褚遂良的知名度更高。
不仅仅是政治地位,书法方面也是远超褚亮,属于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褚遂良的书法毕竟虞世南的。
唐初的四大书法家之一!
可惜现在,贞观一朝人才济济,褚遂良完全就是小透明,没有什么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