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皇后殿下贤良淑德,同样是之前的歷朝歷代不能比的。”
“小郎君有真本事,不是只会嘴上功夫。”
“加上和几位公主殿下关係匪浅,入朝为官,肯定也是有人护著的。”
“我觉得小郎君的能力,在村里实在是屈才了,他应该造福更多的百姓才是。”
程铁环接触的多,比较了解萧然。
也就是程铁环,程处默是真不敢说这些。
秦琼点点头,“丫头说的对,陛下和皇后殿下確是千古难遇的贤明,护著实心做事的人。”
“可萧然那性子,是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他在村里,在村里是福气,到了官场,怕就成了『刺。”
“官场的事,有时得『缓,得『容,不是非黑即白。他要见著谁苛待百姓,怕是当场就敢顶回去,管他是谁的人。”
“陛下护一次两次容易,护一辈子难。他那点真性情,是治村的本,却未必是官场的福。”
程咬金年纪小点不知道,秦琼是知道的。
现在大唐的官场风气比起隋煬帝时期好的多,但是有些东西本质上是一样的。
李世民圣明,长孙皇后贤良,还有一群有才能的文武百官,但萧然的性格还是不合適。
之前寺庙高利贷的事情,秦琼和程咬金也是知道的。
这种事情,其他人都知道,都不想管,萧然捅到李世民脸上去了。
也就是李世民圣明,换其他信奉佛教的帝王,萧然就摊上大事了。
程咬金点点头,“是啊!秦老哥说的对。”
“陛下圣明,皇后贤德,真要护著他,自然有法子。可官场那些弯弯绕,他那样的性子,怕是学不会,也懒得学。”
“咱们在这说破天也没用,终究得看陛下怎么想,更得看他自己愿不愿意。”
“他要是乐意,凭著本事和陛下看重,或许真能走出条不一样的路;要是不乐意,在村里守著那点热乎气,不也挺好?”
都挺喜欢萧然的性格。
也不否认萧然有本事。
也觉得萧然在基层干很好。
朝堂里面和基层有天壤之別。
政治这东西,从来不是算盘上的珠子,非黑即白地拨弄。
它更像揉麵团,得把酸的、甜的、辣的都掺进去,揉出个各方都能咽下去的滋味。
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彻底的错,只有“此刻这样选,是不是能让更多人安稳些”的权衡。
就像萧然捅出寺庙高利贷那事,在他眼里,“盘剥百姓就是错”,直来直去地掀了盖子。
可放在朝堂上,这事就得掂量:拆了寺庙的盘剥,会不会得罪信佛的世家?
断了寺庙的財路,会不会引发地方动盪?
李世民最终拍板整治,不是单纯认“萧然对了”,而是权衡了“百姓怨气”与“世家反应”后,觉得“治”比“放”更能稳住天下。
真性情的人,心里揣著杆直来直去的秤,对就是对,错了就容不得。
不是说真性情不好,恰恰是太好,好得容不下政治里的“灰度”。
百姓盼著有人为他们爭个黑白分明,可朝堂得在黑白之间留条路,让各方能喘口气,免得一爭就炸了锅。
萧然的可贵,正在於他守著那份黑白;可他的难处,也正在於政治里的路,往往铺在灰处。